凡碌的意思、凡碌的詳細解釋
凡碌的解釋
庸碌無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公主·尚主見斥》:“人謂 謝 ( 謝詔 )能以小智回天人,亦非凡碌粉侯所辦。”
詞語分解
- 凡的解釋 凡 á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凡。凡庸。凡夫俗子。 指人世間(宗教或迷信的說法):凡塵。凡心。 所有的:凡年滿十八歲的公民,都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凡是。 總共:全書凡二十八卷。 大概,要略:大凡。凡例。
- 碌的解釋 碌 ù 平凡(指人):庸碌。碌碌(如“忙忙碌碌”)。 繁忙:勞碌。忙碌。 碌 ù 〔碌碡〕農具,用來軋脫谷粒或軋平場院。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凡碌”是一個較為古雅且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向平凡、平庸、碌碌無為的狀态或特質。它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缺乏突出的才能、顯赫的地位或非凡的成就,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強調其普通、不起眼、隨波逐流的特點。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核心含義:平凡平庸,無所作為
- “凡”字本義指塵世、普通、平常。《說文解字》釋“凡”為“最括也”,段玉裁注:“皆聚括之謂,舉其凡,則若網在綱。”引申為普通、一般、不出衆。
- “碌”字本義指石頭多的樣子,引申為繁忙、勞苦,但在“凡碌”組合中,更側重于“碌碌”的含義。“碌碌”形容平庸無能、隨衆附樣子,如《史記·酷吏列傳》有“九卿碌碌奉其官”,意為庸庸碌碌地履行官職。
- 因此,“凡碌”二字結合,強化了“平凡普通”且“庸庸碌碌、無所建樹”的雙重意味。它描述的是一種既缺乏超凡特質,又缺乏積極進取、成就事業的狀态。
-
應用場景與感情色彩:
- 形容人: 常用于形容資質、能力、成就或社會地位都很普通,沒有過人之處,安于現狀或隨波逐流的人。例如:“彼輩皆凡碌之輩,難當大任。” (那些人都是平庸之輩,難以擔當重任。)
- 形容事物/狀态: 也可形容事物平淡無奇、缺乏特色,或生活狀态平淡無味、缺乏激情與亮點。例如:“終日營營,過此凡碌生涯。” (整天忙碌,過着這種平庸的生活。)
- 感情色彩: 通常帶有輕微的貶義或中性偏貶,表達一種對其缺乏光彩、未能脫穎而出的評價或感慨。有時也用于自謙。
-
近義詞辨析:
- 平庸: 強調才能、成就普通,不突出。與“凡碌”意思非常接近,但“凡碌”更隱含了“碌碌無為”的動态感。
- 平凡: 強調普通、不特殊,中性詞,貶義色彩弱于“凡碌”。
- 碌碌無為: 明确強調忙忙碌碌但無所成就,是“凡碌”含義中“碌”的進一步展開。
- 庸碌: 與“凡碌”幾乎同義,都強調平庸無能,無所作為。
權威性參考來源:
雖然“凡碌”作為一個固定詞條在現代大型辭書中收錄相對較少(更常見的是“庸碌”),但其構成字“凡”和“碌(碌碌)”的含義及組合邏輯在權威漢語工具書中均有明确依據: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對“凡”的釋義包含“平常;普通”義項,并引《孟子·盡心上》“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等書證。
- 對“碌”的釋義包含“碌碌”詞條,釋為“平庸無能”,引《後漢書·祢衡傳》“馀子碌碌,莫足數也”等書證。
- 《辭源》(商務印書館):
- 對“凡”的釋義有“平常,普通”義項。
- 對“碌碌”的釋義有“隨衆附和貌;平庸無能貌”,引《史記·酷吏列傳》“九卿碌碌奉其官”等書證。 (需注意線上版可能需訂閱)
- 古代文獻用例佐證:
- 雖然“凡碌”連用相對少見,但“庸碌”、“碌碌”等大量同義或近義詞在古代典籍中頻繁出現,如上述《史記》、《後漢書》例證,以及後世文學作品中常見“庸庸碌碌”等表述,共同支撐了“凡碌”所表達的“平凡平庸、無所作為”的核心語義。理解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詞彙的構成規律和豐富的文獻背景。
“凡碌”意指一種融合了平凡普通與庸碌無為特質的消極狀态,主要用于形容人或其生活、事業缺乏光彩與成就。其語義根植于古漢語常用字詞的經典釋義和文獻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凡碌”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 核心解釋:形容人“庸碌無能”,即資質平凡、缺乏才能或成就。
- 出處:最早見于明代沈德符的《野獲編補遺》,例句提到“謝诏能以小智回天人,亦非凡碌粉侯所辦”,強調“凡碌”與“非凡”的對比。
2.詳細解析
- 構詞分析:“凡”指平凡、普通,“碌”表示平庸、無作為,組合後強化了“普通且無突出表現”的貶義色彩。
- 衍生用法: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擴展了該詞的含義,認為“凡碌”源于古代算盤珠子的别稱,引申為“事情繁瑣、瑣碎”。但這種解釋較少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語義的延伸。
3.使用場景
- 形容人物:多用于批評他人或自嘲缺乏才能,如“他一生凡碌,未曾有所建樹”。
- 描述事務:若按衍生義,可表達對瑣碎事務的厭煩,如“每日處理這些凡碌雜事,實在耗費精力”。
4.注意事項
- 語義側重:古典文獻中“凡碌”僅指人的平庸,現代使用若指“瑣碎事務”需結合上下文判斷,避免歧義。
- 權威差異:高權威來源(如漢典、古籍例句)均以“庸碌”為唯一解釋,其他說法建議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明代沈德符的原始文獻或權威詞典,以确認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蟲倉邦節保镳不加思索仇首村眉蕩産鬥袚膰俎風亭拂耳感戴二天告天戈壁垢染貫耳鬼哭狼嗥纥纥合腳紅绫餅餤謊捏黃傘格忽恍進造謹質糾案九禮雞鹜相争極音浚渠樂喝喝廉善令譽留中不下露己揚才摸底拿雲攫石甯可信其有懦葸盤石陪克剽剠憑式峭潔清媚泣珠三江三注三唱繩約攝主詩犯水鏡騰猿痌癏推見溫汾穩情取嫌鄙相踵仙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