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具的意思、塞具的詳細解釋
塞具的解釋
古代酬神祭祀的用具。《後漢書·宦者傳·曹節》:“先是 瑀 等陰於明堂中禱皇天曰:‘ 竇氏 無道,請皇天輔皇帝誅之,令事必成,天下得寧。’既誅 武 等,詔令太官給塞具。” 李賢 注:“塞,報祠也,音蘇代反。字當為‘賽’,通也。”
詞語分解
- 塞的解釋 塞 ā 堵,填滿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規。 堵住器物口的東西:活塞。塞子。 塞 à 邊界上險要地方:要塞。關塞。塞外。邊塞。塞翁失馬。 塞 è 義同(一)①,用于若幹書面語詞:閉塞。阻塞。搪塞。
- 具的解釋 具 ù 器物:器具。 備有:具備。具有。别具隻眼(形容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 備,辦:具呈。具結。具名。具領。敬具菲酌。 古同“俱”,都,完全。 量詞,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屍體:座鐘一具。一具男屍。
專業解析
塞具的含義解析
“塞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祭祀或宴飨時用于濾酒的整套器具。具體解析如下:
-
字義與功能:
- 塞 (sè / sāi): 此處通“簺”,特指一種帶有過濾功能的器具(類似篩子或濾網),用于将酒液與酒糟分離。
- 具: 指器具、工具。
- 因此,“塞具”合指濾酒的工具或設備。其主要功能是在釀酒後或飲酒前,将酒液從發酵殘留物(糟粕)中過濾出來,以獲得清澈的酒液。
-
典籍出處與語境:
- “塞具”一詞主要記載于古代禮制文獻中,尤其是描述祭祀禮儀和酒官職責的部分。
- 《周禮·天官·酒正》 是最重要的出處之一:“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掌其厚薄之齊,以共王之四飲三酒之馔,及後世子之飲與其酒,凡祭祀,以法共五齊三酒,以實八尊。大祭三貳,中祭再貳,小祭壹貳,皆有酌數。唯齊酒不貳,皆有器量。共賓客之禮酒,共後之緻飲于賓客之禮醫酏糟,皆使其士奉之。凡王之燕飲酒,共其計,酒正奉之。凡飨士庶子,飨耆老孤子,皆共其酒,無酌數。掌酒之賜頒,皆有法以行之。凡有秩酒者,以書契授之。酒正之出,日入其成,月入其要,小宰聽之。歲終則會,唯王及後之飲酒不會。以酒式誅賞。” 雖然此段未直接出現“塞具”二字,但詳細記載了酒正掌管各種酒和祭祀用酒的制度,其中“齊酒”等需要過濾澄清,所用器具即包含塞具。後世注疏常引此說明酒官職責與器具。
- 在《儀禮》等記載具體禮儀程式的文獻中,也可能在描述獻酒環節時涉及濾酒步驟及其用具(塞具)。
-
文化背景:
- 在周代嚴格的禮樂制度下,祭祀是國家大事,對所用酒類的清潔度級有明确規定。濾酒是保證酒質純淨、符合禮儀要求的重要步驟。
- “塞具”作為實現這一步驟的專用工具,是古代酒文化、祭祀文化和禮儀制度的具體體現。其使用反映了古人對祭祀的虔誠和對儀式規範的重視。
“塞具”是古代漢語中專指用于過濾酒液、分離酒糟的器具組合。其名稱源于其功能(“塞”通“簺”,指過濾)。該詞彙主要見于《周禮》等記載古代禮制(特别是祭祀禮儀和酒官職責)的典籍中,是研究古代酒文化、祭祀制度和禮儀規範的重要實物名詞。
網絡擴展解釋
“塞具”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區别,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祭祀用具
含義:指古代用于酬神祭祀的器具,其中“塞”通“賽”(sài),即“賽神”活動中的祭祀儀式。該用法出自《後漢書·宦者傳·曹節》,記載了祭祀時使用塞具的典故。
示例:
《後漢書》記載:“诏令太官給塞具”,李賢注:“塞,報祠也……字當為‘賽’,通也。”
二、工業/機械用具
含義:指用于堵塞或密封的工具或材料,常見于機械領域。例如:
- 火炮部件:防止反後坐裝置漏液的連接器具。
- 石棉制品:如油浸緊塞環,用于高溫、高壓環境下的密封。
補充說明
- 讀音:兩種含義均讀作sāi jù,但古代祭祀場景中“塞”可能通假為“賽”(sài)。
- 演變:從最初的祭祀用具,逐漸衍生出工業領域的實用工具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知網百科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敗折報警保息北邙嬖姬避逃泊步草豆蔻曹娥碑齒牙出亂子除庑刺促東海關二土燔銷氛昏符策富浪告聘高誼更蘇狗頭悍勁黑壓壓悔痛惛塞疾步階銜濟美隽遊厲鸷漏逸淪胥茅旌名靰利鞚墨台木家什撚舌陪奁錢局前五代绮船戚貌情逾骨肉秦樹楚天全書散生齋僧牕升仙橋水力铄絕樞掾條脅望頂逶移無尚遐登相杵狎邪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