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斷。《莊子·胠箧》:“擢亂六律,鑠絶竽瑟。” 陸德明 釋文引 崔譔 曰:“燒斷之也。”
“铄絕”屬于古漢語中的複合動詞,其釋義可從構詞法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構詞解析
二、文獻用例 《莊子·胠箧》中“铄絕竽瑟,塞瞽曠之耳”是典型例證,此處指人為熔毀樂器以禁絕音樂,體現道家“絕聖棄智”的思想。唐代李善注《文選》時亦用此詞表示對禮樂制度的徹底廢除。
三、現代語義流變 在現代漢語中,“铄絕”已非常用詞彙,僅見于特定曆史文獻或哲學研究領域,其核心語義可概括為:通過物理消解或制度廢除實現某種事物的永久性終止。
“铄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及字義分解進行解析:
“铄絕”意為燒斷,常見于古籍語境中。例如《莊子·胠箧》提到:“擢亂六律,铄絕竽瑟”,陸德明在釋文中引崔譔的注解稱“燒斷之也”。
該詞源自《莊子·胠箧》,描述通過破壞樂器的行為來批判禮樂制度對人性的束縛。其中“铄絕竽瑟”指燒斷竽、瑟等樂器,象征對既有秩序的摧毀。
“铄絕”是融合具體動作(燒斷)與抽象意義(摧毀)的複合詞,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深層文化或哲學内涵。
白駒過隙襃被豹皮囊碑匠邊調鞭影敝人大嘗殚褚颠斤播兩隄塞惡肉二稅方牀放蛆泛涉返棹鋒铩幹亂高譚葛衣挂榻國準航橋侯門環回江步基本國策截搭題進黜酒戒擊轊枯渠兩和淩铄靈豸壟畝痲木冥海木椹被發跣足批亢抵巇毗益清拔清愁青帏認知科學融會散髻三堂深閉固距身無分文十室九匮授權通帛豚魚兀顔相希隙孔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