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全書的意思、全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全書的解釋

(1).内容完整,并無殘缺的書。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但既殘缺,非復全書。” 宋 曾鞏 《<新序>目錄序》:“ 劉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 隋 唐 之世,尚為全書,今可見者十篇而已。”

(2).指整部書。 清 康熙 《禦制<佩文韻府>序》:“於五十年十月全書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萬八千餘頁。”

(3).由許多人合編的叢書。如:《四庫全書》。

(4).指一人的全集。如:《曾子全書》。

(5).就某一專題進行全面闡述所編次的書。如:《農政全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全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有所不同,以下為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内容全面、完整的書籍或資料,涵蓋某一領域或主題的全部内容,是獲取知識的重要工具。

  2. 具體分類

    • 内容完整的書:指無殘缺的完整著作,如古籍修複後的版本(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曾提及“非復全書”)。
    • 合編叢書:由多人合作編纂的系列叢書,典型例子為清代《四庫全書》。
    • 個人全集:收錄一人所有作品的合集,如《曾子全書》。
    • 專題著作:針對某一主題進行全面闡述的書籍,如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3. 擴展用法
    在法語中,“全書”(encyclopédie)可指多卷本百科全書,例如“七卷全書”。

使用場景:多用于學術研究、古籍整理或知識型書籍命名,強調内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全書》的意思

《全書》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全部的書籍”、“集大成的著作”。它常用來形容一部包含了豐富知識或全面論述某一領域的書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全書》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人”字旁(亻)部首,右邊是“書”字旁(⺍)部首。根據部首組合的筆畫數,它的筆畫總數為5個。

來源和繁體

《全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五經》之一的《易經》中,其中有一則卦名為“震變”,其中有一句話是:“井震不盈,允王之義也!”後來,人們将這句話從《易經》中摘抄出來,用于表示“全部的書籍”的意思,逐漸發展成為現代漢語中的“全書”這個詞。

繁體字中,【全】字左邊的部首簡化為“從”字旁,整體寫作「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漢字中,【全】字的寫法稍有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上方一個小口,下方是人字旁;另一種寫法是:上方有三點,下方是人字旁。這兩種寫法都是比較古老的形态。

例句

1. 他編寫了一部涵蓋了所有科學知識的全書。

2. 這套全書共有十卷,包含了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

組詞

全面、全局、全能、全力、全力以赴

近義詞

總綱、考古、巨著、百科全書

反義詞

片段、部分、隨筆、摘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