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曹娥碑的意思、曹娥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曹娥碑的解釋

曹娥 的墓碑。 東漢 上虞 度尚 立,其弟子 邯鄲淳 撰文。碑已不存,文見《古文苑》卷十九。後世所傳《曹娥碑帖》,一為 晉 人墨迹摹刻的拓本, 宋 拓《臨江戲魚堂帖》本題作 晉 右将軍 王羲之 書。一為 宋 元祐 八年 蔡卞 重書,題作《後漢會稽上虞孝女曹娥碑》。行書。文見《金石萃編》卷一四○。《紅樓夢》第七九回:“好新奇的祭文!可與《曹娥碑》并傳了。”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十家》:“ 王羲之 《曹娥碑》、 王獻之 《保母志》、 陶貞白 之《瘞鶴銘》,疑難遽定,不復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曹娥碑是東漢時期為紀念孝女曹娥所立的石碑,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價值。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背景

曹娥碑始建于東漢元嘉元年(151年),由會稽上虞縣令度尚主持修建,旨在頌揚曹娥的孝行。曹娥因父親曹盱溺亡後投江尋父,五日後抱父屍浮出,被奉為孝女典範。

二、碑文與書法

  1. 碑文創作:最初由邯鄲淳撰寫祭文,文采斐然。
  2. 書法傳承:
    • 東漢蔡邕(蔡文姬之父)曾題寫碑陰“黃絹幼婦,外孫齑臼”八字,被楊修解讀為“絕妙好辭”。
    • 現存碑刻為宋代蔡卞(王安石女婿)重書,行楷字體,高2.1米,寬1米。

三、文化意義

四、現存情況

原碑已散失,現存宋代重刻碑位于浙江紹興上虞曹娥廟内,碑文内容收錄于《古文苑》《金石萃編》等文獻。

如需了解碑文原文及詳細故事,可參考《孝女曹娥碑》相關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曹娥碑的意思

《曹娥碑》是一塊唐代碑刻,刻有詩人杜牧的名作《曹娥碑》全文。它以描寫習慣滄海遺珠的曹娥女子為主題,表達了對悲劇命運的感慨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曹娥碑既是文學作品,也是藝術創作的一種形式,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曆史文化意義。

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曹娥碑》的“曹”字的部首是“曰”,筆畫數為4;“娥”字的部首是“女”,筆畫數為10;“碑”字的部首是“石”,筆畫數為13。

來源

《曹娥碑》源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是杜牧在《江南春》中描繪女性悲劇命運的一個插曲。後來,有人将《江南春》中的“娥”字改為“曹娥”,并将其全文刻在石碑上,形成了《曹娥碑》。

繁體

《曹娥碑》的繁體字書寫為「曹娥碑」。

古時候漢字寫法

據了解,古時候《曹娥碑》的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隨着漢字的演變,字形和寫法也發生了變化。因此,《曹娥碑》的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

例句

《曹娥碑》中的一句名句為:“江上往來人,但愛鲈魚美。”這句詩意味深長,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組詞

曹娥、曹娥碑、碑刻、唐代、杜牧、悲劇命運、社會現實。

近義詞

曹娥碑的近義詞可以是曹娥石刻、曹娥銘文。

反義詞

曹娥碑的反義詞可以是非碑、無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