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漏逸的意思、漏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漏逸的解釋

(1).遺漏阙失。《後漢書·儒林傳序》:“及 光武 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八·大颠書》:“ 麟 謂 考亭 誠欲擠 韓 晚惑釋教,則於 皇甫 此碑,當據 大颠 書以指斥其不然,何至引 皇甫 碑以證 洪 譜之漏逸?”

(2).猶脫逃。《北齊書·皮景和傳》:“﹝ 鄭子饒 ﹞将為逆亂,謀洩,掩讨漏逸,乃潛渡河,聚衆數千,自號 長樂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漏逸”是由“漏”和“逸”兩個語素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因未受控制而流失或散失。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構詞與基本義 “漏”本義指液體或氣體從孔隙中滲出,如《說文解字》釋“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節”;“逸”原指馬匹脫缰逃跑,後引申為“失去控制”。二者組合後,詞義融合為“因疏漏而導緻流失”。

  2. 引申義項

    • 實體流失:指具體物質(如水、光、氣體等)因容器破損或管理疏漏而外洩,如“管道漏逸導緻水資源浪費”。
    • 抽象散失:用于描述非實體事物的流失,如“機密信息漏逸”“曆史文獻中的文化細節漏逸”。
  3. 語用特征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含被動意味,強調流失現象的非預期性,例如“能源漏逸需加強監管”隱含對疏失的批評。其近義詞包括“洩露”“散失”,但“漏逸”更突出“因管理疏忽産生的持續性流失”。

  4. 古籍用例 明代《天工開物》記載“若甕口有漏逸,則酒味不佳”,此處指釀酒過程中酒氣外洩,印證其“失控性流失”的古典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漏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釋義:

1. 遺漏阙失
指文獻、記載等内容存在缺失或未被完整記錄的情況。例如《後漢書·儒林傳序》提到光武帝“補綴漏逸”,即通過搜集整理來彌補文獻的遺漏部分。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也用該詞讨論曆史考證中的疏漏問題。

2. 猶脫逃
指逃脫、逃離的行為。如《北齊書·皮景和傳》中描述鄭子饒“謀洩,掩讨漏逸”,即計劃敗露後逃脫追捕。


補充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了《漢語大詞典》及古籍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北齊書》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方爆烈比先采缯草剃禽狝常滿尊吵窩子成則為王,敗則為虜躊躇不前楚顔詞友翠舘鼎氣敦化惡運诽怨管城毛穎鬼區厚秩還錢回旋見哀儉刻薦信家事盡性九臯禽九死九霞巵類函撂地六歲穰,六歲旱癃腫論評盲詞盲湯免強缪龍木乾鳥栖女宗平理鉛鋒棋敵欽柴情景輕慢秋毫鵲衣袪衣受業桑戶實度釋子收續田塝汀濙恫瘝圖例铦磨顯耀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