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的意思、北邙的詳細解釋
北邙的解釋
亦作“ 北芒 ”。1.山名。即 邙山 。因在 洛陽 之北,故名。 東漢 、 魏 、 晉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漢 梁鴻 《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顧瞻帝京兮,噫!” 唐 沉佺期 《邙山》詩:“ 北邙山 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 洛城 。”《紅樓夢》第一回:“三劫後,我在 北邙山 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號。”
(2).借指墓地或墳墓。 晉 陶潛 《拟古》詩之四:“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 唐 歐陽詹 《觀送葬》詩:“何事悲酸淚滿巾,浮生共是北邙塵。” 明 徐渭 《雌木蘭》第一出:“聽提刀廝殺把眉攢,長嗟嘆道:‘兩口兒北邙近也,女孩兒東坦蕭然。’” 王闿運 《哀江南賦》:“鬼躑躅于北邙,人蕭條于東市。”
詞語分解
- 北的解釋 北 ě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後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國
- 邙的解釋 邙 á 〔北邙〕山名,在中國河南省。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北邙”是古代對洛陽北部邙山的稱呼,具有地理、曆史和文化多重含義,現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釋:
一、地理概念
北邙即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北部,黃河南岸,屬崤山支脈,東西綿延約190公裡,平均海拔250米。其地勢北臨黃河,南瞰洛陽城,是洛陽的天然屏障。
二、曆史地位
- 墓葬聖地:東漢至魏晉時期,王侯公卿多葬于此,現存包括東周王陵、東漢帝陵在内的古墓群約970座,形成“無卧牛之地”的密集墓葬景觀。
- 戰略要地:因扼守洛陽北側,自古為兵家必争之地,如唐代沈佺期詩句“北邙山上列墳茔,萬古千秋對洛城”即體現其地理重要性。
三、文化象征
- 死亡代稱:文學中常以“北邙”泛指墓地或死亡,如陶淵明《拟古》“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
- 民間俗語:“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反映古人将此地視為理想歸宿的觀念。
注:部分古詩詞中的“北芒”為同義異寫,如梁鴻《五噫歌》“陟彼北芒兮”。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邙這個詞的意思
北邙(běi máng)是一個地名,在中國山西省長治市一帶。它指的是一座山峰,也被稱為北邙山。北邙山位于長治市北部,是山西著名的名山之一。除了地名外,北邙也可以作為一個詩詞中的意象,代表着高大、壯麗的山峰。
拆分部首和筆畫
北邙的偏旁部首是 北字的右半部分,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部首。北邙的筆畫數是5畫,由2個漢字組成,北(5畫)和邙(5畫)。
來源和繁體
北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理名稱。它可能是由北邊的一個方位詞"北"和邙字組合而成。邙是古代的一個字,現已很少使用。在繁體字中,北邙保持原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北邙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由于字形的演變和變異,我們無法确定古時的具體寫法。然而,一般認為字形的基本結構基本保持不變,即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
例句
1. 北邙山高聳入雲,雄偉壯觀。
2. 我們計劃明天去登上北邙,欣賞壯麗的風景。
組詞
北邙沒有常見的獨立組詞用法,它通常作為地名或詩詞中的一個形象出現。
近義詞
北爨、北嶽
反義詞
南嶽、南邙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