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旌的意思、茅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旌的解釋

旄旌。杆端飾有旄牛尾的旗幟。茅,通“ 旄 ”。《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楚 ﹞ 莊王 伐 鄭 …… 鄭伯 肉袒,左執茅旌,右執鸞刀,以逆 莊王 。” 何休 注:“茅旌,祀宗廟所用,迎道神指護祭者。”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公羊傳》:“茅當讀為旄,旄正字也,茅借字也。蓋旌之飾或以羽,或以旄……其用旄者,則謂之旄旌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茅旌”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máo jīng,其含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杆端裝飾有旄牛尾的旗幟。這裡的“茅”是通假字,通“旄”(máo),即用牦牛尾作為裝飾的旗子,而“旌”泛指旗幟。這種旗幟在古代多用于禮儀、祭祀或軍事場合。

  2. 曆史文獻例證
    根據《公羊傳·宣公十二年》記載,鄭伯投降楚莊王時,“左執茅旌,右執鸞刀”,以此表示臣服。東漢經學家何休注釋稱,茅旌是宗廟祭祀所用,用于引導祭祀者;清代學者王引之進一步考證,“茅”實為“旄”的借字,強調其材質特性。

  3. 文化功能
    茅旌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其裝飾的旄牛尾被認為具有神聖性,常用于指引或護衛祭祀儀式。

“茅旌”通過通假用法指向一種特定形制的旗幟,反映了古代禮儀制度與文字演變的關聯。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據,可參考《經義述聞》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茅旌

《茅旌》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拆分部首是茅(艹)和旌(方旗/升)。茅的五筆編碼是艹,旌的五筆編碼是方旗/升。

來源

《茅旌》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旌被用作一種标志,常常在地方上插上旌旗來表示某種身份、稱號、榮譽等。而茅,則是指一種天然植物,茅草的草莖可以用來制作茅旌。因此,茅旌在古代是一種象征着權威和尊貴的标志物。

繁體

《茅旌》的繁體字為「茅旌」。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茅旌》來說,其古代的漢字寫法為「茅旌」。

例句

1. 他以茅旌為榮,表明他的身份高貴。

2. 在宴會上,賓客周圍插滿了茅旌,顯得莊嚴而典雅。

組詞

茅簿、旌旗、道旗

近義詞

旗幟、旌旗、旗幟、旄牛

反義詞

茅廁、旨酒、旨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