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息的意思、保息的詳細解釋
保息的解釋
指安養百姓,使之繁衍生息的措施。《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鄭玄 注:“保息,謂安之使蕃息也。”
詞語分解
- 保的解釋 保 ǎ 看守住,護着不讓受損害或喪失:保衛。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朝不保夕(早晨保不住晚上會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 維持原狀,使不消失或減弱:保持。保潔。保質。保墒。 負責:保證。
- 息的解釋 息 ī 呼吸時進出的氣:鼻息。喘息。歎息。窒息。瞬息萬變。 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甯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繁殖,滋生:休養生息。滋息。 音信:消息。信息。 兒女:子息。 利錢:息
網絡擴展解釋
“保息”一詞的含義需要結合不同語境區分解釋,主要分為古代政策概念和現代經濟術語兩種用法:
一、古代政策概念(主流解釋)
基本含義
指古代統治者通過六項措施安養百姓,使其繁衍生息的政策體系。
詳細來源
源自《周禮·地官·大司徒》記載的“保息六養萬民”:
- 慈幼:關愛幼童
- 養老:贍養老人
- 振窮:救濟貧困
- 恤貧:體恤貧弱
- 寬疾:寬待殘障
- 安富:穩定富裕階層
鄭玄注疏稱:“保息,謂安之使蕃息也”,即通過安定民生促進人口增長。
二、現代經濟術語(較少使用)
基本含義
指在金融交易中保持利息或收益不減少的行為,常見于投資理財領域。
使用場景
例如銀行承諾“保息理財産品”,即保障本金和基礎收益的金融産品。
三、使用注意
- 古代用法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現代經濟術語需結合具體金融場景判斷。
- 現代語境下若需使用該詞,建議配合解釋以避免歧義。
兩類含義的差異體現了語言隨時代發展的演變,需根據上下文選擇對應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保息(bǎo xī)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保持平穩、穩妥地維持某種狀态或保護某種權益。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保”(bǎo)表示保護、維持,而“息”(xī)表示平穩、安定。根據筆畫,可以将“保”字拆分為“亻”和“保”,而“息”字的部首是“心”。
“保息”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寫法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保”字和“息”字的基本形狀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順序有所變化。
以下是一個關于保息的例句:“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保息市場的穩定,并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在這個例句中,保息表示維持市場穩定和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行動或方法。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保險、保護、保障等。這些詞彙與保息有着相似的含義或功能。例如,“保險”表示對風險的保護,而“保護”表示對某物或某人的保護和照顧,而“保障”表示确保某種權益或利益不受損害。
作為反義詞,可以考慮使用“疏漏”或“破壞”。這些詞與保息相對,表示破壞、失去平穩或不保護的狀态。
總之,保息是一個用于描述保持平穩和保護某種權益的詞彙。它具有一定的曆史背景和變化,并與其他詞彙有關聯,同時也有與之相對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