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策的意思、符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策的解釋

亦作“符冊”。符契簡策。《後漢書·董卓傳》:“ 承 奉 軍敗,百官士卒死者不可勝數,皆棄其婦女、輜重、禦物、符策典籍。”《資治通鑒·漢獻帝興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符,銅虎符、竹使符之類……策,編簡為之。古者誥命皆書之策。”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自朝章國紀,典彜備物,奏議符策,文辭表記,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頃,神無滞用。”《三國演義》第十三回:“ 楊奉 、 董承 兩邊死戰,剛保帝後車出,百官宮人,符冊典籍,一應禦用之物,盡皆抛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主要見于典籍或特定語境。根據漢語詞典釋義及典籍用例,其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1. 符命與文書(本義)

    "符"指古代朝廷傳達命令的憑證(如虎符、竹符),"策"指簡冊文書。"符策"合用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文書,或官府用于封賞、任命的憑證文件。

    《漢書·王莽傳》載:"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申命之辭,天人之應,粲然著明。其以符策祚于新室。" 此處指新朝受命的符命文書。

    《後漢書·祭祀志》亦載:"光武即位,建社稷于洛陽……以吉日刻玉牒書函藏金匮,玺印封之,以金繩緘以金泥,納于壇上,加玉符策。" 此指封存玉牒的符契文書。

  2. 計謀策略(引申義)

    "符"有"符合"之意,"策"指謀略,"符策"引申為符合時宜的計策謀略。

    《宋史·嶽飛傳》評其用兵:"嶽飛沉鸷有謀,臨陣應變,出奇無窮,號令明審,符策精密。" 此處"符策"形容其謀略周密精當。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書面語,當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若需表達"計策謀略",現代漢語更常用"策略""計謀"等詞;指官方文件時則用"文書""憑證"等。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符策"詞條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符""策"分釋及用例
  3. 《漢書·王莽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後漢書·祭祀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5. 《宋史·嶽飛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符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字面解釋

    • “符”指符契(如銅虎符、竹使符等信物),是古代調兵或行政的憑證;
    • “策”指簡策,即編連成冊的竹簡,用于書寫文書或政令;
    • 合稱“符策”指古代官方的重要文書、符契與簡策,常見于軍事或行政場景。
  2. 同義詞
    亦作“符冊”,強調其作為官方檔案或憑證的屬性()。


二、曆史文獻例證


三、文學應用

在古典詩詞中,“符策”多象征權力或功績:


四、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中,“符策”偶見于文化研究,如對齊天大聖信仰中“符策神咒”的學術分析(),但已無實際行政用途。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資治通鑒》等古籍()或相關詩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吧哒迸落邊升變勢播越曹耦長筵村郊丹篆倒灌道士墜驢多倫多翻披旛旂飛湍紛溶粉藻服教弓膠光浄華京環鋸艱地踐石瀸漬集愆冊酒伴久懬酒龍詩虎踞觚軍容頭科參寬袍大袖來命嬾婦涼煙廉能清正莽蒼蒼玫瑰樹媚态梅堯臣謬誤尿床拟質巧垂悄默蕲簟旗旝輕騎減從勸從柔惡授兵霜營疏縱燧人氏歍歔纖屑邪術邪胎析圭擔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