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入韻的意思、入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入韻的解釋

(1).指詩文某一句的韻腳符合該句應押之韻。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二:“予在 蜀 見其稿。今俗本改‘笛’為‘曲’以協韻,非也。然亦疑‘笛’字太不入韻。”

(2).入聲韻腳。 清 李漁 《閑情偶記·詞曲上·音律》:“予每以入韻作南詞,隨口念來,皆似北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入韻"是漢語音韻學中的專業術語,指詩詞創作時字音的韻母部分符合既定韻部規則。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隋代陸法言《切韻》體系,後經《廣韻》《平水韻》等韻書發展完善。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入韻需滿足兩個核心條件:一是指詩句末字歸屬同一韻部(如平聲韻或仄聲韻),二是韻腳需符合時代語音标準,例如唐宋詩詞需參照《平水韻》106部劃分(來源:《漢語音韻學導論》)。

在近體詩格律中,入韻特指首句借用鄰韻的"孤雁出群格",以及末句借用鄰韻的"孤雁入群格"。清代學者王奕清在《欽定詞譜》中強調:"凡填詞,平仄及入韻俱遵古調",說明入韻規則具有曆史傳承性(來源:《詩詞格律十講》)。現代漢語研究中,入韻現象為方言分區提供重要依據,如閩南方言仍保留唐宋入聲韻尾[-p]、[-t]、[-k]的特征(來源:《漢語方言學基礎教程》)。

網絡擴展解釋

“入韻”是漢語文學中的專業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指詩句的韻腳符合押韻規則
    即詩文中某一句的末尾字(韻腳)與該句應押的韻部一緻,使作品具有韻律美感。例如,宋代陸遊曾質疑“笛”字是否入韻,認為其不符合押韻要求。
    補充說明:在格律詩中,通常要求偶數句押平聲韻,若某句韻腳符合對應聲調(如平聲),則稱為“入韻”。

  2. 特指入聲韻腳
    入聲是古漢語中的一種聲調(現代普通話已消失),在詩詞中若韻腳為入聲字,則稱為“入韻”。例如,清代李漁提到用入聲韻創作南詞時,音調會接近北調。

二、使用場景與辨析

“入韻”既指詩句符合押韻規範,也特納入聲韻腳。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尤其是古典文學中的聲調規則。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陸遊《老學庵筆記》或李漁《閑情偶寄》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哀荒安泰阿世盜名百折裙保衛八子表幟饞涎欲滴酬拜醇悫出淤泥而不染大象棋吊鈎跌打損傷地膏獨茅沸動飛燕諷書覆落割臂之盟骨出孤壘黑雨後房花枝招展剪削極蔔解辮悸懾迹索九變十化救敵九素峻折窠窟口無擇言戀人掄才美景良辰棉手悶子末屬南非偶倡飄沒毗舍怯裡馬赤氣根榮公扇面舍禁身影食禮釋冕歲制同辔通圮微宵文謅下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