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割臂之盟的意思、割臂之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割臂之盟的解釋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後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甯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割臂之盟”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源信息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1. 本義
    指春秋時期魯莊公與孟任通過割破手臂立誓訂下婚約的行為。典故出自《左傳·莊公三十二年》:魯莊公在黨氏家族附近修築高台時,見到孟任并追求她,孟任閉門拒絕。莊公承諾立她為夫人後,兩人以割臂出血的方式締結盟約,後生下兒子般。

  2. 引申義
    後泛指男女私下訂立婚約或秘密誓約的行為,強調以流血儀式表達忠誠與承諾。

  3. 儀式細節
    根據曆史記載,盟誓雙方需在右手小臂割開傷口,将傷口相交,象征血脈相融、生死相隨。這一儀式後來也用于貴族與家臣之間的效忠契約。

用法與示例

其他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左傳》原文或相關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古籍或史學解析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割臂之盟》的意思

《割臂之盟》是一個成語,表示因情義之深而願意割下自己的臂膀作為盟誓的證明。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情義深厚或者牢不可破的信任關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割臂之盟》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割”、“臂”和“盟”三個部分。然後再分别看每一個字的部首和筆畫:

1. “割”字,部首為“刀”,總共2畫。

2. “臂”字,部首為“⺟”(肉),總共7畫。

3. “盟”字,部首為“皿”(皿),總共9畫。

《割臂之盟》的來源

《割臂之盟》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楚國将領項羽與劉邦結為兄弟,為了證明彼此的忠誠與義氣,他們割下自己的臂膀混在酒中飲下,以此來稱為“割臂之盟”。這個故事成為了後來割臂之盟成語的來源。

《割臂之盟》的繁體寫法

《割臂之盟》的繁體寫法為:“割臂之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字的形态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研究,古代漢字《割臂之盟》中的一個字“割”在古代寫作“劾”字,表示以刀切割的意思。

《割臂之盟》的例句

1. 他們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誼,就像是割臂之盟一般。

2. 友誼就是一種割臂之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彼此扶持相互支持。

組詞

割裂、臂膀、結盟、義氣。

近義詞

兄弟之情、盟誓、血海深仇、生死之交。

反義詞

背叛、疏遠、不誠信、敵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