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迹索的意思、迹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迹索的解釋

亦作“跡索”。跟蹤搜索。《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又遣士 鄭像 出城傳消息,或以語 恪 , 恪 遣馬騎尋圍跡索,得 像 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迹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ì suǒ,其核心含義為跟蹤搜索。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迹”(痕迹)和“索”(搜尋)組成,字面指根據留下的蹤迹進行搜尋,引申為通過線索追蹤目标。多個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均将其解釋為“跟蹤搜索”。

  2. 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中的記載:“恪遣馬騎尋圍跡索,得像還。”描述的是三國時期魏國将領通過追蹤線索成功捕獲目标的情景。

  3. 字義分解

    • 迹:指痕迹、遺留的印迹,如“蹤迹”“史迹”。
    • 索:意為搜尋、求取,如“探索”“索求”。
  4. 近義與用法
    與現代漢語中的“追蹤”“循迹搜索”等詞義相近,多用于描述通過線索展開系統性搜尋的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書面語境。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相關詞語,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迹索

《迹索》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能夠推斷或了解事情、人物等存在的蛛絲馬迹或線索。

這個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首先是“辶”部,表示“走”的意思,其筆畫數為3;其次是 “豕”部,表示“豬”的意思,其筆畫數為7。

《迹索》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漢字組合和發展演變過程。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跡索”,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迹索”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保留了部首“辶”和“豕”的形狀,用來表達走動的痕迹和豬的形象。

例句:

1. 警察根據現場的迹索,迅速找到了犯罪嫌疑人。

2. 他根據古籍中的迹索,揭開了這個古老文明的謎團。

3. 她緊緊抓住那些微小的迹索,從而發現了兒子的下落。

相關詞彙:

組詞:線索、蛛絲馬迹、追蹤、追尋、尋找

近義詞:線索、蛛絲馬迹

反義詞:虛無、不存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