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折裙的意思、百折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折裙的解釋

見“ 百褶裙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百折裙是漢語中對"百褶裙"的變體書寫形式,指通過規律性折疊工藝形成密集縱向褶皺的女性裙裝。該詞源可追溯至《後漢書·輿服志》記載的"襞積"工藝,指通過折疊布料形成裝飾性皺褶的技法。

結構上,每片裙面通常包含80-100道手工壓褶,褶皺寬度精确控制在0.5-1.2厘米之間,通過高溫定型保持垂墜感。據《中國服飾史》(黃能馥著)記載,這種工藝在明清時期發展為"馬面裙"的核心特征,需經裁片、打裥、縫紉等十二道工序制作。

現代語境中,該詞常與蘇格蘭格紋裙産生語義關聯。實際上二者存在本質差異:中國傳統百褶裙采用平面裁剪,褶皺自腰線貫通至裙擺;而西方kilt裙采用立體裁剪,褶皺集中于腰部。根據《世界服裝史》(袁仄主編)的考證,這種差異源自東西方服裝結構體系的不同發展路徑。

在文化符號層面,百褶裙承載着"以褶喻福"的吉祥寓意,《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研究》(王金華著)指出,明清時期裙褶數量多取"百"數,既體現工藝複雜度,又暗合"百福骈臻"的傳統祝頌意向。

網絡擴展解釋

“百折裙”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一、字面含義(服飾類)

  1. 基本定義
    指裙身帶有許多垂直細密褶皺的裙裝,現代多寫作“百褶裙”。其别稱包括“百裥裙”“密裥裙”“碎折裙”等,每個褶皺間距約2-4厘米,褶皺數量可達數百甚至上千。

  2. 曆史與文化
    中國百褶裙已有1700多年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漢時期。例如《西京雜記》記載趙飛燕曾穿着類似款式,而清代文獻和現代文學作品中(如陳毅的詩)也多次提及。

二、語言使用中的特殊含義

  1. 詞語變體
    部分詞典(如、5、6)指出“百折裙”是“百褶裙”的異寫形式,兩者讀音相近(bǎi zhé qún),實際含義相同。

  2. 可能的比喻引申
    個别來源(如、10)将其作為成語,比喻“曆經挫折仍堅持不懈的人或事物”。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服飾或文學研究,可能是對“百折不撓”等成語的誤用或混淆。

三、總結

别人正在浏覽...

诐遁柄政賓階裨助朝班成集稱警成議陳玉成點滴雕蟲紀曆鰐溪放虎歸山服化俯稽拊育感慨系之歌伎割青胳肢窩劀殺懷祿穢累将車翦翦茭刍幾殆街門扇九筋黃繼襲娟娟濬壑軍台括實冷面孔連屬裂石流雲曆曆遴啬羅衣妙演批複棄逆歸順饒裕桑苎僧兵生活力聖經賢傳柿子椒殊隱速雠宿麥太原讬業文電問牛知馬五疵仙傳相時而動小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