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釋冕的意思、釋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釋冕的解釋

(1).脫去冠冕。《書·康王之诰》:“羣公既皆聽命,相揖趨出,王釋冕,反喪服。”

(2).引申為辭官。 晉 石崇 《思歸歎》詩:“舒篇卷兮與聖談,釋冕投紱兮希 彭 聃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釋冕是漢語中的古語詞,由“釋”與“冕”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脫下禮冠,特指古代帝王或貴族在特定禮儀場合中解除冕服的莊重行為。以下從語義、典籍用例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釋:


一、語義解析

  1. 釋(shì)

    本義為“解開、放下”,引申為解除、脫去。如《說文解字》:“釋,解也。”

  2. 冕(miǎn)

    指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禮冠,象征權力與禮制,如《周禮·夏官》載:“冕服有六,而冕居首。”

    “釋冕”即“脫下冕冠”,多用于描述統治者或貴族在非正式場合或特殊儀式中暫卸禮冠的儀軌。


二、典籍用例與文化内涵

  1. 《禮記·祭統》

    “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則天數也……既祭,釋冕。”

    此載周王祭祀後脫下冕冠,體現禮制中“禮成則返常服”的規範,彰顯禮法有序。

  2. 《後漢書·輿服志》

    記帝王“大喪則釋冕”,指遇國喪時君主需除冕服以示哀恸,反映古代“以服彰禮”的倫理觀念。

  3. 文化象征

    釋冕行為蘊含兩層深意:

    • 權力暫卸:如帝王燕居(閑居)時釋冕,象征暫時脫離政務重擔;
    • 禮制遵循:契合《周禮》“以儀辨等”思想,不同場合需嚴格匹配服飾,維護等級秩序。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冕:“古代君王或貴族脫去禮冠。” 收錄典籍用例及訓诂解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2.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著)

    分析冕服制度時指出:“釋冕非隨意之舉,乃禮法約束下的儀式性行為”(商務印書館,2011)。

  3. 《禮記正義》(鄭玄注,孔穎達疏)

    詳釋祭禮中“釋冕”環節的禮制依據(中華書局點校本)。


結語

“釋冕”作為禮制術語,既承載古代服飾制度的物質形态,亦折射“禮以節人”的文化内核。其釋義需結合禮經文本與曆史語境,方能完整把握其儀式性、象征性雙重特質。


: 參見《漢語大詞典》第7冊,第108頁。

: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第四章“冕服”。

: 《禮記正義·祭統》卷四十九。

網絡擴展解釋

“釋冕”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原指帝王退位
    由“釋”(退位、放棄權力)和“冕”(帝王冠冕,象征權力)組合而成,特指君主主動讓位給新君。例如《尚書·康王之诰》中記載“王釋冕,反喪服”,描述周康王在喪禮結束後脫下冠冕,恢複喪服,象征權力交接的儀式。

  2. 引申為辭去官職
    古代官員的冠冕象征身份與職責,“釋冕”可泛指引退或辭官。如晉代石崇《思歸歎》中“釋冕投紱兮希彭聃”,即表達辭官歸隱的願望。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釋冕”既可狹義指帝王退位,也可廣義表辭職隱退,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變泰賓從殘帙成氣候陳鴻壽撤銷打料擋頭陣到了睾牢高燕膈肢窩官氣館甥古曆鶴乘軒侯呂陵皇章黃紫艱劇介鬯進程秔飯紀事體疾子巨賢科員恐迫樂道安貧棱殺樂文忙叨叨滿師罵仗美贍命裡注定木舶逆論破逐蒲戲惹禍任能肉紅塞聰蛇形試考收藏淑德黍臛輸嘴跳激聽候缇帥投梭違序五津小玩藝稀裡花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