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燕的意思、飛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燕的解釋

亦作“ 飛鷰 ”。 1.飛翔的燕子。《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思為雙飛鷰,銜泥巢君屋。”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李陵<從軍>》:“袖中有短書,願寄雙飛燕。”

(2).指 漢成帝 趙皇後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後》:“ 孝成趙皇後 ,本 長安 宮人……學歌舞,號曰 飛燕 。” 南朝 宋 鮑照 《代朗月行》:“鬢奪 衛女 迅,體絶 飛燕 先。” 唐 李白 《清平調》詞:“借問 漢 宮誰得似,可憐 飛燕 倚新妝。” 清 孫枝蔚 《春6*宮詞》:“君恩重 飛燕 ,妾體拟當熊。”

(3).良馬名。《文選·張協<七命>》:“駕 紅陽 之飛鷰,驂 唐公 之驌驦。” 張銑 注:“ 紅陽 、 唐公 人也,并有良馬名飛鷰。” 南朝 宋 謝靈運 《會吟行》:“飛燕躍廣途,鷁首戲清沚。”《南史·袁顗傳》:“ 劉胡 叛走不告 顗 , 顗 至夜方知,大怒,駡曰:‘今年為小子所誤。’呼取飛燕,謂其衆曰:‘我當自出追之。’”

(4).指古曲名。語出《呂氏春秋·音初》:“ 有娀氏 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臺,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謚隘,二女愛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終曰:燕燕往飛。實始作為北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有娀 謡乎《飛燕》,始為北聲。” 清 姚鼐 《送侍路川主德州書院》詩:“經譚東 魯 麟,曲唱西《飛燕》。”

(5).指古蔔名。《史記·龜策列傳》:“ 塗山 之兆從而 夏啟 世,飛燕之蔔順故 殷 興。”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飛燕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飛燕”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本義解析

“飛燕”由“飛”(動詞,指鳥類扇動翅膀在空中活動)與“燕”(名詞,指燕子)組合而成,字面意為飛翔的燕子。燕子屬候鳥,身形輕巧敏捷,常被視為春日的象征,如《詩經·邶風》中“燕燕于飛”即描繪其翩跹姿态。

二、引申義與文學意象

  1. 輕盈體态的比喻

    因燕子飛行姿态優美,古人以“飛燕”喻指女子體态輕盈。如《漢書·外戚傳》記載漢成帝皇後趙飛燕“體輕善舞”,其名即源于此意象,後世遂以“飛燕”代稱美人。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詩詞中的自然意象

    古典詩詞常借“飛燕”表達時序更替或離愁别緒。如晏幾道《臨江仙》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以雙燕反襯孤寂;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隱喻世事變遷。

    來源:《全唐詩》《宋詞鑒賞辭典》

  3. 祥瑞與民俗象征

    民間視燕子為吉鳥,“飛燕入宅”寓意家宅安甯。古籍《淮南子》稱“燕入水為蜃蛤”,将其納入自然化生體系,體現早期生物認知。

    來源:《淮南子·地形訓》(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專有名詞特指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中華典藏網(收錄《漢書》《全唐詩》等古籍)
  3. 《中國植物志》科學出版社線上數據庫

(注:因部分古籍原文鍊接需權限訪問,此處标注公開出版物名稱;線上數據庫可通過官方機構渠道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飛燕”作為漢語詞彙,有以下多重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歸納為:

  1. 飛翔的燕子
    基礎含義指飛行中的燕子,常用于詩詞比喻輕盈或成雙的意象。例如《古詩十九首》中“思為雙飛鷰,銜泥巢君屋”。

  2. 漢代皇後趙飛燕
    特指漢成帝皇後趙氏,因體态輕盈善舞得名。《漢書·外戚傳》記載她“學歌舞,號曰飛燕”。

  3. 良馬名
    古代名馬代稱,如《文選·七命》提到“駕紅陽之飛鷰”,張銑注“紅陽、唐公人有良馬名飛鷰”。

  4. 古曲名
    源自《呂氏春秋·音初》,記載有娀氏二女作歌“燕燕往飛”,成為北音之始。

  5. 古蔔名
    古代占卜名稱,《史記·龜策列傳》提到“飛燕之蔔順故殷興”。


提示:部分低權威來源補充了“東漢張燕的綽號”,但因缺乏廣泛文獻支持,此處未納入主解釋。如需進一步考據,建議查閱《後漢書》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魯巴島表禡不老氣補谥吹牛皮存長眈學東軒诽讪飛棹奉敬豐貌苻蓠共料琯朗官紗寒地核資合樽畫面話絮話音交靈金壺墨汁津渚钜坊孔鸾魁渠涼瓦瓦領裌亂亡迷登命官名聲慕志漚釘漚沫槿豔搒笞迫壓秦氏粉窮忽全師羣會入衆聖海神仙人石筍拾踴手腳乾淨束矢鈞金宿哲貪夫徇利通權達理晚陰委面微要汙染鄉請香霧瀉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