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砍削。 唐 杜牧 《簾》詩:“徒雲逢剪削,豈謂見偏裝。”
(2).削弱。《周書·齊炀王宇文憲傳》:“ 高祖 方剪削諸弟。”
(3).謂取舍安排。 唐 方幹 《贈李郢端公》詩:“物外搜羅歸大雅,毫端剪削有餘功。”
關于“剪削”一詞,目前漢語通用詞典及常規語境中并無明确釋義,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字面組合解析
“剪”指剪切動作(如剪裁、剪除),“削”指用刀具去除表層(如削皮、削鉛筆)。組合後可能表示通過剪切和削除的方式對物體進行加工或簡化,例如手工制作中的材料處理。
可能的誤寫或方言
專業領域術語
在特定行業(如機械加工、園藝)中,可能存在組合術語,但更常用“切削”“修剪”等規範表達。
建議提供更多使用場景或确認詞彙準确性,以便進一步分析。若需标準詞彙解釋,可補充說明具體領域或語境。
剪削這個詞是一個動詞,它的意思是通過剪切、删減某些部分或内容以達到修整、精簡的目的。
拆分部首:剪(刀切)+ 刈(刀尖)
筆畫數:剪削共有10畫。
來源:剪削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中,用于描述剪切、删減文稿的行為。
繁體:剪削的繁體字為「剪削」。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剪削」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剪削」可以寫作「剪械」。
例句:他經過剪削後的作文更加精煉了。
組詞:剪紙、修剪、削減、剪切。
近義詞:删減、修整、删改。
反義詞:增加、擴充、完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