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儒修的意思、儒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儒修的解釋

賢能的儒士。 清 陳夢雷 《贈臬憲于公》詩:“天意将澄濁,儒修欲返淳。”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采訪遺書》:“如 元 明 諸賢,以及國朝儒修,研究六經,闡明性理,潛心正學,醇粹無疵者,尚不乏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儒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與核心解釋

  1. 儒家修養之道
    指通過學習和實踐儒家思想來提升道德境界的修身方式。由“儒”(儒家學派)和“修”(修行、修養)組合而成,強調以儒家經典(如“六經”)為基礎,注重道德完善、品行端正,最終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标。

  2. 賢能的儒士
    在曆史文獻中,“儒修”常指代德才兼備的儒家學者。例如:

    • 清代陳夢雷《贈臬憲于公》詩提到“儒修欲返淳”,意為賢士追求返璞歸真。
    • 清代嚴有禧亦用該詞形容潛心研究儒家經典、品行無瑕的學者。

二、其他語境下的擴展

在文學或特定文化背景中,“儒修”可能被賦予更豐富的含義。例如:

三、現代應用與關聯概念

現代語境下,“儒修”多用于學術讨論或傳統文化複興話題,常與“儒學”“儒家倫理”等概念關聯。其近義詞包括“儒士”“鴻儒”,反義詞則與背離儒家道德的行為相關。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或相關成語(如“白面儒生”“鴻儒碩學”),可參考古代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儒修》的意思

《儒修》指的是儒家修養的意思,是指在儒家學說中,通過學習儒家經典,修煉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以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境界。

拆分部首和筆畫

《儒修》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人”和“攵”,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人”表示人類,而“攵”則是一個與“手”有關的偏旁部首。

根據筆畫的劃分,《儒修》可以分為9個筆畫,每個字的筆畫數分别是:儒(9畫)+ 修(4畫)。

來源和繁體

《儒修》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儒家學說,儒家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主流思想體系。繁體字的寫法為「儒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儒”字和“修”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不過,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例句

1. 他專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在追求儒修的境界。

2. 在儒家學說中,儒修被認為是一種追求身心完善的境界。

3. 儒修強調的是修養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以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組詞

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近義詞

文修、道修、德修、品修

反義詞

俗修、邪修、草率、放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