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班門弄斧的意思、班門弄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班門弄斧的解釋

[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 在魯班門前揮舞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詳細解釋

在 魯班 門前擺弄斧子。 魯班 即 公輸班 ,古代巧匠。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宋 歐陽修 《與梅聖俞書》:“昨在 真定 ,有詩七八首,今録去, 班 門弄斧,可笑可笑。” 明 謝谠 《四喜記·怡情旅邸》:“你休要 班 門弄斧,還有頭號詩人在這裡。”《鏡花緣》第五二回:“ 閨臣 道:‘聞得 亭亭 姐姐學問淵博,妹子何敢 班 門弄斧,同他亂談?’”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插畫技術,與 歐 美 人校,真如 班 門弄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班門弄斧”是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在魯班(春秋時期著名木匠)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或權威面前賣弄本領,常含貶義。現代語境中,該詞也被賦予積極意義,鼓勵挑戰權威、展現自我能力。


二、出處與演變

  1. 典故溯源
    最早見于唐代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于班、郢之門”,宋代歐陽修首次使用“班門弄斧”一詞。
  2. 古今異義
    • 古代:批評無知者賣弄,如明代梅之煥詩“魯班門前弄大斧”諷刺自不量力。
    • 現代:部分語境轉為褒義,強調敢于挑戰權威以提升自我。

三、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成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引用或曆史演變,中的具體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班門弄斧》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拿一把斧子去考量一位有很高技藝的斧子匠,顯得不夠恰當或是自不量力的愚蠢行為。該詞可以分成三個部首,分别是“石”、“門”和“斤”,總共有六個筆畫。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為政篇》中,其中描述了孔子的弟子曾子去拜訪一個名叫班志的斧子匠,拿起斧頭來試圖檢驗它的鋒利度,從而顯示出他自大和無知。繁體字的寫法為「班門弄斧」。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大體相似,唯一的差異是使用了古代漢字的版本。在古代寫法中,斧字上方有一個額外的彎曲線條。例如,「弗」字由「㐅」才和「弓」部分組成,「斤」字則由「戈」和「曰」組成。 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句子中,例如:小明自以為很懂音樂,卻在音樂大賽上班門弄斧,被評委們批評了一番。 與《班門弄斧》相關的組詞包括:“不學無術”、“自不量力”以及“浪費時間”。近義詞可以是“蠢笨”或是“自負”,而反義詞則可以是“謙遜”或是“謹慎”。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