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樹的意思、烽火樹的詳細解釋
烽火樹的解釋
珊瑚樹的别名。《西京雜記》卷一:“ 積草池 中有珊瑚樹,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條,是 南越王 趙佗 所獻,號為烽火樹,至夜,光景常欲燃。” 元 王逢 《宮中行樂詞》之四:“天低烽火樹,日暮蔓金苔。”
詞語分解
- 烽的解釋 烽 ē 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烽火(a.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b.喻戰争或戰亂)。烽煙。烽燧。烽火台。烽鼓(烽火和戰鼓,指戰争)。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火樹的解釋 .形容開滿紅花的樹。 晉 傅玄 《庭燎》詩:“枝燈若火樹,庭燎繼天光。” 唐 白居易 《山枇杷花》詩:“火樹風來翻絳燄,瓊枝日出曬紅紗。” 清 陳維崧 《寄東臯冒巢民先生并一二舊遊》詩:“萬點水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烽火樹”的詞義解釋,綜合曆史文獻與現代植物學語境,可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一、曆史典故中的含義
在《西京雜記》等古籍中,“烽火樹”特指南越王趙佗進獻的一株珊瑚樹。該樹高約一丈二尺(約3.7米),夜間呈現如火焰般的光影效果,因此得名()。這種描述可能源于珊瑚樹的紅色外觀或特殊材質在光線下的視覺效果,被賦予了“烽火”的象征意義。
二、現代植物學指代
現代語境中,“烽火樹”常指木棉科植物(如木棉或異木棉)。這類樹春季先開花後長葉,花朵呈鮮紅色,密集開放時猶如燃燒的火焰,尤其在成片種植時形成“紅霞漫天”的景觀,故以“烽火”為名()。其生态特征與古籍描述的珊瑚樹并無關聯,屬于不同物種的民間俗稱借用。
補充說明
需注意兩種含義的應用場景差異:古籍中的“烽火樹”是特定曆史物品的文學化稱謂,而現代用法更偏向對木棉等觀賞樹木的形象化比喻。兩者雖名稱相同,但無生物學上的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烽火樹》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烽火樹是一個成語,形容戰争頻繁,戰火不斷的景象。字面意思以火烽升起的樹木來比喻戰亂紛繁的局勢。
拆分部首和筆畫:
烽:火,火字旁;
火:四畫;
樹:木,木字旁;
火:四畫。
來源:
《烽火樹迎春花》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絕句,描繪了戰亂頻繁、人民苦不堪言的景象。其中的“烽火樹”一詞引人關注,後來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成語。
繁體:
烽火樹
古時候漢字寫法:
烽:爿(火爿)、灬(火)、炏(火耳旁),或烽火之火示;
火:氺(三點水)。
例句:
這個國家經曆了多次戰争,被形容為一個烽火樹的國度。
組詞:
烽火,樹烽火,烽火飛。
近義詞:
戰火紛飛,刀光劍影,彈幕密布。
反義詞:
和平,安甯,太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