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繞梁的意思、繞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繞梁的解釋

(1).《列子·湯問》:“昔 韓娥 東之 齊 ,匱糧,過 雍門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絶。”後遂以“繞梁”形容歌聲高亢回旋,久久不息。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十:“繞梁之音,實縈絃所思。” 南朝 梁 沉約 《詠筝》:“徒聞音繞梁,寧知顔如玉。”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懷春》:“繞梁雅足清歌,長袖由來善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丐仙》:“餘音嫋嫋,不啻繞梁。”

(2).古琴名。 晉 傅玄 《琴賦》序:“ 齊桓公 有鳴琴曰號鐘, 楚莊 有鳴琴曰繞梁。” 宋 虞汝明 《古琴疏》:“ 華元 獻 楚莊王 以繞梁之琴,鼓之,其聲嫋嫋,繞于梁間,循環不已。”

(3).古樂器名。形似箜篌,今已失傳。《通典·樂四》:“ 宋 孝武 大明 中, 吳興 沉懷遠 被徙 廣州 ,造繞梁。其器與箜篌相似。 懷遠 亡,其器亦絶。”參閱《宋書·樂志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繞梁”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文獻資料解釋如下:

  1. 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餘音不絕 源自《列子·湯問》中韓娥的故事:韓娥因缺糧在雍門賣唱,離開後歌聲仍萦繞屋梁三日不絕。後世用“繞梁”比喻聲音高亢回旋、悠揚動聽,如“餘音繞梁”即形容音樂或歌聲結束後仍令人回味無窮。這一用法在詩詞中常見,如晉代陸機《演連珠》中“繞梁之音,實萦弦所思”。

  2. 古代器物名稱

    • 古琴名:位列“四大名琴”之一,與號鐘、綠绮、焦尾齊名。
    • 古樂器:形似箜篌,但已失傳,具體形制無詳細記載。

現代用法:多用于文學表達,強調聲音的感染力與持久性,例如形容戲曲、歌曲等藝術形式的精湛表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繞梁的意思

《繞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音樂或歌聲優美動聽,回蕩在梁木之間。形容音樂或歌聲美妙動聽,令人陶醉。

拆分部首和筆畫

《繞梁》的拆分部首是纟和木,共含有9個筆畫。

來源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楚國時期。據說,楚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偉大詩人,在他離開楚國前夕,曾寫下了許多動人心魄的詩篇。屈原的詩作《九歌》被贊譽為絕世之作,其中的歌聲被比喻成「繞梁之音」。從此以後,《繞梁》一詞就有了美妙音樂或歌聲的含義。

繁體

《繞梁》在繁體字中為「繞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繞梁」可以另外寫作「纏樑」,其中「纏」(chán)是指繞、纏繞,「樑」(liáng)是指屋梁。

例句

他的歌聲如此動聽,猶如繞梁之音,讓人陶醉其中。

組詞

- 繞梁樂:指古代器樂,指的是以樂器演奏為主的音樂表演形式。

- 繞梁之音:指美妙動聽的音樂或歌聲。

近義詞

- 悅耳:形容聲音動聽,使人感到愉悅。

- 優美:形容聲音、音樂或言語美好動聽,給人以愉悅的感覺。

反義詞

- 刺耳:指聲音尖銳尖利,令人感到不適或痛苦。

- 難聽:指聲音不動聽,使人感到不愉快或不喜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