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彩索的意思、彩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彩索的解釋

(1).彩色絲繩。 宋 曾季貍 《艇齋詩話》:“ 歐公 在禁中作《端午帖子》雲:‘綵索盤中結,楊梅糉裡紅。’”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别集上·方回》:“鸚鵡籠開綵索寬,一宵飛去為誰歡。”

(2).指秋千索。 唐 韓愈 《寒食直歸遇雨》詩:“不見紅毬上,那論綵索飛。” 錢仲聯 集釋引 孫汝聽 曰:“《古今藝術圖》曰:‘北方 山戎 寒食日用鞦韆為戲。’綵索即謂鞦韆戲也。” 唐 裴說 《清明》詩:“畫毬輕蹴壺中地,綵索高飛掌上身。” 明 徐同貞 《寒食郊行》詩:“卻嫌輸與 東京 路,尚欠郊原綵索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彩索”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彩色絲繩
    指用彩色絲線編織的繩索,常用于傳統節慶或裝飾。例如宋代歐陽修在《端午帖子》中寫道“綵索盤中結,楊梅糉裡紅”,描繪了端午節用彩索裝飾的場景。

  2. 秋千索
    特指秋千的繩索,多見于古代詩詞。唐代韓愈《寒食直歸遇雨》提到“那論綵索飛”,錢仲聯注解為“綵索即謂鞦韆戲也”,說明唐代寒食節有蕩秋千的習俗,彩索代指秋千。明代徐同貞的詩句“尚欠郊原綵索飛”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彩索的意思

彩索是一個形容詞,指的是五顔六色的繩子或纜繩。形容彩繩或彩帶的顔色豐富多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彩索的部首是纟(線的意思),共有10畫。

來源

彩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喜歡将五彩缤紛的絲線編織成繩索作為裝飾或使用。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繩索逐漸被稱為彩索。

繁體

彩索在繁體中稱為彩索,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彩索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部首纟在上面,下面是字母方塊,表示繩子的結構。

例句

1. 妹妹手中拿着一根彩索,搖晃着歡快地笑。

2. 山谷中懸挂着一條長長的彩索,給整個景色增添了生氣。

組詞

1. 彩旗:指用色彩鮮豔的布制成的旗幟。

2. 彩虹:指大氣中由日光照射雨露而形成的彩色弧。

3. 彩瓦:指色彩鮮豔的屋頂瓦片。

近義詞

1. 彩繩:與彩索意思相同,形容繩子的顔色豐富且多樣。

2. 彩帶:與彩索意思相同,形容帶子的顔色豐富且多樣。

反義詞

1. 黑繩:指顔色單一的繩索或纜繩。

2. 灰帶:指顔色單一的帶子或絲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