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彩索的意思、彩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彩索的解釋

(1).彩色絲繩。 宋 曾季貍 《艇齋詩話》:“ 歐公 在禁中作《端午帖子》雲:‘綵索盤中結,楊梅糉裡紅。’”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别集上·方回》:“鸚鵡籠開綵索寬,一宵飛去為誰歡。”

(2).指秋千索。 唐 韓愈 《寒食直歸遇雨》詩:“不見紅毬上,那論綵索飛。” 錢仲聯 集釋引 孫汝聽 曰:“《古今藝術圖》曰:‘北方 山戎 寒食日用鞦韆為戲。’綵索即謂鞦韆戲也。” 唐 裴說 《清明》詩:“畫毬輕蹴壺中地,綵索高飛掌上身。” 明 徐同貞 《寒食郊行》詩:“卻嫌輸與 東京 路,尚欠郊原綵索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彩索,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 本義:端午節系于手臂或懸挂門首的五色絲線

    • 釋義: 指在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時,人們用青、赤、白、黑、黃五種顔色的絲線擰成的繩索狀飾物。
    • 用途與習俗:
      • 系臂禳災: 古代認為五月是“惡月”,多災疫。将五彩絲線(即彩索、長命縷、續命縷、百索等)系在兒童的手臂上(男左女右),或挂在床帳、搖籃等處,認為可以驅避瘟病、毒蟲(如蛇、蠍、蜈蚣等),保佑孩童平安健康,長命百歲。
      • 門飾辟邪: 也有将彩索懸挂在門戶上的習俗,用以驅邪避害。
    • 文化内涵: 這一習俗源于中國古代的五行觀念和巫術信仰,五色象征五方、五行,具有神秘力量。它體現了古人祈求健康平安、驅邪避災的美好願望,是端午節重要的民俗标志物之一。
    • 文獻例證: 唐代詩人褚朝陽《五絲》詩中有“越人傳楚俗,截竹競萦絲……錦繡侔新段,羔羊寝舊詩。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之句,雖未直接點明“彩索”,但描繪的正是制作和懸挂五彩絲線的端午習俗。後世文獻如《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等對端午彩索習俗有更明确記載。
  2. 引申義:秋千架上彩色的繩索

    • 釋義: 指秋千架上所懸挂的、常被裝飾成彩色的繩索。
    • 用途: 作為蕩秋千遊戲的承重和擺動部件。彩色的裝飾使得秋千更具觀賞性和節日氣氛。
    • 文化内涵: 秋千是古代重要的娛樂活動,尤其在寒食、清明等節日盛行。彩索在此處主要指其物理屬性和裝飾功能,與端午的“彩索”在文化象征上有所不同,但都體現了古人生活的色彩和情趣。
    • 文獻例證: 唐代詩人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之十五有“秋千細腰女,搖曳逐風斜”之句,雖未明寫繩索顔色,但後世詩詞中常以“彩索”或“彩繩”指代秋千架上的繩索,如五代馮延巳《上行杯》中“柳外秋千出畫牆”的描寫,常讓人聯想到彩索。

“彩索”一詞的核心含義與色彩鮮豔的絲質繩索相關。其最典型、最具文化深度的用法是指端午節用于辟邪祈福的五色絲線(長命縷)。次要的引申義則指秋千架上裝飾性的彩色繩索。兩者都體現了古人對色彩的應用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文化背景和象征意義不同。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彩索”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彩色絲繩
    指用彩色絲線編織的繩索,常用于傳統節慶或裝飾。例如宋代歐陽修在《端午帖子》中寫道“綵索盤中結,楊梅糉裡紅”,描繪了端午節用彩索裝飾的場景。

  2. 秋千索
    特指秋千的繩索,多見于古代詩詞。唐代韓愈《寒食直歸遇雨》提到“那論綵索飛”,錢仲聯注解為“綵索即謂鞦韆戲也”,說明唐代寒食節有蕩秋千的習俗,彩索代指秋千。明代徐同貞的詩句“尚欠郊原綵索飛”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暗蛩便利避逐裁糾蒼狗操絃稱謝酬報觸鹿楚女腰肢出死漼漼丹峤典契惇叙額手加禮翻黃分竄奉白憤勇還卭紅棠棠歡忭鼓舞翦草除根結茆酒棗,酒棗兒機兆懼讋狼心孋戎龍鹄賣笑追歡冒塵綿野明智納級猊爐培塿披紅千古名輕船清醒白醒祛風認可傷沴矢口石留說客水陌擡肩庭合投逩外皮層頑魯文望祥眚憲憲嘯風小屈大伸心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