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凄涼愁苦。《梅磵詩話》卷上引 宋 曾原一 《題蔡琰别虜圖》詩:“手攜二兒攔道啼,兒也悽蹙雙牽衣。”
關于詞語“凄蹙”的釋義如下:
拼音:qī cù
釋義:形容凄涼愁苦的情感或場景,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因離别、困境等引發的悲傷與憂愁。該詞由“凄”(寒冷、冷落)和“蹙”(緊迫、收縮)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因悲苦而眉頭緊皺的狀态。
出處:
宋代詩人曾原一在《題蔡琰别虜圖》中寫道:“手攜二兒攔道啼,兒也悽蹙雙牽衣。”此句通過描寫母子離别場景,生動展現了“凄蹙”的意境。
擴展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詩文語境理解該詞的情感層次。
凄蹙(qī cù)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既可以作形容詞,形容悲傷或不幸;也可以作動詞,表示受到壓迫或壓抑。
凄蹙的拆分部首是亞字旁,它的部首筆畫數為二。凄字的五行筆畫為丨幾,蹙字的五行筆畫為丶乛。凄字總共六筆,蹙字總共八筆。
凄蹙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凄蹙形容着心境的悲苦、抑郁和沉重。
凄蹙的繁體字為悽慼,其中悽字的五行筆畫為丿,慼字的五行筆畫為一丨。悽字總共九筆,慼字總共十一筆。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凄蹙的寫法略有不同。凄字在古時寫作悽,蹙字寫作卒。悽的五行筆畫為丿,卒的五行筆畫為丿。悽字總共九筆,卒字總共三筆。
他漂泊在外,心情凄蹙。
貧苦的生活使他的精神凄蹙。
凄然、凄涼、凄清、蕭凄、凄楚
傷心、憂傷、郁悶、沉悶、悲涼
歡樂、愉快、舒暢、暢快、快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