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燃藜的意思、燃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燃藜的解釋

晉 王嘉 《拾遺記·後漢》:“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見 向 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 向 ,説開闢已前。 向 因受《洪範五行》之文,恐辭説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後因以“燃藜”指夜讀或勤學。 宋 劉克莊 《燈夕》詩:“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燃藜向 石渠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燃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燃藜”字面指燃燒藜草,但更常用于比喻勤學不倦或夜讀的場景,強調刻苦鑽研的精神。

二、典故出處

  1. 《拾遺記·後漢》記載:漢代劉向在校書天祿閣時,夜間遇黃衣老人以藜杖燃火照明,助其讀書。老人傳授知識後消失,留下“燃藜”勤學的典故。
  2. 其他文獻:宋代劉克莊詩句“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燃藜向石渠”也引用了此典,進一步強化其與勤學的關聯。

三、使用場景

四、字詞解析

五、相關詞語

“燃藜”核心含義源于勤學典故,需注意不同文獻對詞義的擴展或差異。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拾遺記》《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燃藜》的意思

《燃藜》是一個成語,意指燒烤藜草,比喻對人的贊揚和善待。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主人對待客人熱情好客。

拆分部首和筆畫

《燃藜》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和艹(cǎo)。

火的筆畫數是四。

艹的筆畫數是三。

來源

《燃藜》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中的《魏公子列傳》内,記載了孟子的一段話:“民生者,講武修文者也。故孔子曰:‘武王朝于岐山,臯陶陶于岐山之陽。猶設次于酒藉也。’言民生藜藿之有美也。”從此,燃藜被引申為款待貴賓的象征。

繁體

繁體字為「燃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燃藜」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燃」使用的是火從木垂上的寫法,「藜」則寫作「䓣」。

例句

他竭盡全力為客人燃藜,以示熱情好客。

組詞

燃藜草、燃藜煙、燃藜子。

近義詞

熱情好客、盛情款待、熱心招待。

反義詞

冷漠無情、不招待、不歡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