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好的德行。 明 宋濂 《元故靜江路大墟務稅使王府君墓志銘》:“自曾大父 重 ,大父 榮彰 ,父 實 ,雖無仕者,皆以徽行聞於人人。”
“徽行”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指美好的德行,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一個人言行一緻、舉止慎重,體現高尚的道德修養。例如明代宋濂在墓志銘中描述某家族“雖無仕者,皆以徽行聞於人人”,強調其家族以德行聞名。
延伸用法:
部分資料(如)将其歸類為成語,強調“行為與品德統一”的深層含義。
不同來源對“徽行”的界定略有差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明代文獻。
徽行(huī x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行為或舉止顯著、有特點。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團體的行為或舉止有獨特的特點,通常是指積極正面的行為或舉止。
徽行的拆分部首是彳(chì)和行(xíng),其中的彳表示“行走”,行表示“走”,也即意味着行為舉止。徽行一共有11個筆畫。
徽行一詞的來源比較晚,最早見于唐代杜牧的《早秋十日》:“吾決意脫修殘賦,于所有者取文徽行。”可見,徽行在這裡表示文人的品行和作為。而繁體字“徽行”沒有太大變化,仍然寫作“徽行”。
在古時候,徽行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其中,“徽”是指衣冠上的裝飾物,特指士人的衣服上的飾物;而“行”則是指行走。因此,有時候也會将“行”寫成“衍”,表達的意思相同,隻是字形略有差異。
1. 他的徽行讓人欽佩不已,樹立了一個榜樣。
2. 這位老師盡職盡責,徽行卓越,得到了學生們的一緻贊揚。
組詞:徽忠(指忠誠的行為或舉止)、徽信(指具有徽行的信仰)。
近義詞:品德、操行、行為。
反義詞:失德、惡行、違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