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擂出急促的鼓聲。《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鼓嚴鑮,縱獠者。” 李周翰 注:“鼓,擊也。嚴,嚴鼓也。”《宋書·王鎮惡傳》:“望見 江津 船艦已被燒,煙焰張天,而鼓嚴之聲甚盛。”《清史稿·禮志七》:“ 雍正 二年,遣侍衛四人監察朝班,定視朝日,天未明,鴻臚寺官二人引左右翼官入西掖門依班坐。鼓嚴,起立聽贊,自仗南引進,整齊班列,行禮如儀。”
“鼓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擂出急促的鼓聲,常見于古代文獻或軍事場景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上林賦》《宋書》等古籍。
《鼓嚴》(gǔ yán)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鼓勵嚴整”,形容鼓舞士氣,使更加嚴謹。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軍隊在戰争中經受嚴格訓練,保持嚴密組織,士氣高昂。
《鼓嚴》的拆分部首是“鼓”和“嚴”,其中“鼓”的部首是“鼓”,總筆畫數為鼓(鼠)+4=6,而“嚴”的部首是“一”,總筆畫數為3。
《鼓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器制造和舞蹈。在古代,戰争是貫穿整個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軍事訓練非常重要。為了保持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軍事訓練非常嚴格。
《鼓嚴》的繁體字為「鼓嚴」。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古人将鼓嚴寫作「鼓厳」。
1. 在戰場上,将軍鼓勵士兵們鼓嚴作戰,以保持高昂的士氣。
2. 這個團隊經過長期的訓練,現在已經鼓嚴有序,各個環節井然有序。
組詞:鼓舞、嚴謹、嚴整。
近義詞:激勵、鼓勁、鼓舞。
反義詞:灰心、懈怠、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