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纩缯的意思、纩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纩缯的解釋

絲綿和缯帛。 陳衍 《元詩紀事·濱州民歌》:“田野桑麻一倍增,昔無粗麻今纊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纩缯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纩”和“缯”兩個字組合而成,特指填充了絲綿的絲織品,常用來制作禦寒的衣物或被褥。其具體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方面解析:

  1. 字義解析:

    • 纩 (kuàng): 本義指新絲綿,特指未經加工或剛制成的、蓬松柔軟的蠶絲絮。它是古代填充衣物、被褥以保暖的主要材料。《說文解字》釋為“絮也”,《玉篇》釋為“綿也”。其核心在于“絮狀填充物”。
    • 缯 (zēng): 本義是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說文解字》釋為“帛也”,泛指用蠶絲織成的各種紡織品,如帛、絹、綢等。其核心在于“絲織面料”。
  2. 合成詞義:

    • 将“纩”與“缯”組合,“纩缯”即指以絲織品(缯)為面料,内部填充新絲綿(纩)的制品。它強調的是這種物品的構成:絲質的外殼包裹着絲質的填充物。
    • 因此,“纩缯”常指絲綿衣、絲綿袍或絲綿被等高級禦寒用品。在古代,由于蠶絲(尤其是填充用的絲綿)成本高昂,“纩缯”通常是貴族或富裕階層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3. 用法與意象:

    • 在古籍中,“纩缯”常出現于描述貴族生活、賞賜或強調奢華溫暖的語境中。
    • 它也常被用作象征溫暖、關懷或生命迹象的意象。例如,古代有“屬纩”的習俗,即人臨終時在其口鼻處放置新絲綿(纩),以觀察是否還有氣息(絲綿是否飄動),故“屬纩”引申為“臨終”。這裡的“纩”即取其輕盈、可感知微弱氣息的特性。

“纩缯”一詞精确地描述了一種由内(絲綿填充)到外(絲織面料)均以蠶絲為原料的禦寒物品,主要指絲綿衣被。它體現了古代中國發達的絲織技術和利用蠶絲保暖的智慧,并在文學和文化中承載了奢華、溫暖乃至生命垂危的象征意義。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纩缯”可能是“缯纩”的倒序寫法,後者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構成

    • 缯(zēng):古代絲織品的總稱,泛指質地輕薄的絲綢,如帛、絹等。
    • 纩(kuàng):指新絲綿,常用于填充衣物禦寒,如《左傳》中“三軍之士皆如挾纩”即形容溫暖如着絲綿。
  2. 組合含義
    “缯纩”為并列結構,可指兩類物品:

    • 缯帛與絲綿的并稱:代指古代重要的紡織材料。
    • 絲帛與絲綿制成的寒衣:如唐代詩句“邊城歲暮多風雪,強壓春醪與君别,缯纩無溫”,描述冬季戍邊将士的艱苦。

使用建議
該詞多見于文言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已罕用。若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籍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闇闇别淚猜貳裁割豉酒重來沖平夷易出活丹實喋喋地毬笃劇釜中生塵梗咽革鞜鬼扇箍節兒洪儒後祇黃芩禍福由人湖石胡子渣兒簡召誡警精疲力倦敬時愛日謹默軍校可惜空妙靈通臨攝隆窟買蔔命祜冥然兀坐奈之何鳥谷牌期排手蟠錯盤涉錢流欺君誤國啟示任賢使能塞翁傷水蛇母生殺神韻事在必行順助帏簾微秩吳蔡體五國城梧桐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