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革的意思、逮革的詳細解釋
逮革的解釋
逮捕革職。《明史·兵志二》:“軍多死,班将往往逮革。”
詞語分解
- 逮的解釋 逮 à 到,及:力有未逮。 捉拿:逮捕。逮系。 捕抓捉放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革的解釋 革 é 去了毛經過加工的獸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改變: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變命運;b.現指改變社會制度、建立新社會的群衆運動;c.亦指改造舊技術、舊思想的運動)。改革。變革。 取消,除掉
網絡擴展解釋
“逮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dǎi gé(部分資料注音為“ㄉㄞˇ ㄍㄜˊ”)。
- 含義:指“逮捕革職”,即對官員實施逮捕并撤銷其職務的雙重處罰,常用于古代對失職或犯罪官員的懲處。
2.詞義分解
- 逮:意為“逮捕、捉拿”,在口語中也可單獨使用(如“逮老鼠”),但在合成詞中多指官方抓捕行為。
- 革:此處指“革職”,即解除官職,源自“革”的引申義“改變、去除”。
3.曆史出處
- 該詞在《明史·兵志二》中有明确用例:“軍多死,班将往往逮革。”
此句描述了明代軍隊因傷亡慘重,相關将領被追究責任并革職的史實。
4.用法說明
- 語境: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叙述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 權威性:高權威性資料(如《漢典》)與多部詞典均收錄此詞,釋義一緻。
5.總結
“逮革”是古代官僚制度中的懲戒措施,結合了刑事處罰(逮捕)與行政處罰(革職),反映了傳統社會對官員的雙重約束機制。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明史》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逮革(dài gé)是一個漢字詞語,原指捕捉或逮捕之意。它由“止”和“革”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止”是意思是腳步駐止、行進停止的象形字,而“革”表示皮革,象征一種束縛之物。逮革的由來如此,它形容了人被束縛、被阻止行動的狀态。
逮革含有兩個筆畫,其中“止”部由四畫組成,代表人的腳步停下來;而“革”部則由革部外框和内部構造的四畫組成,也就是皮革。總共加起來是八畫。
逮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逮革的寫法保持不變,因為它是一個傳統的形詞。雖然在古代漢字中,字形可能會有所變化,但逮革的基本意思保持不變。
下面是一些例句,幫助你更好理解逮革這個詞的用法:
1. 警察逮革了那個小偷。
2. 他被逮革後,再也無法繼續逃跑。
3. 在逮革的瞬間,罪犯的犯罪行為被立即制止。
與逮革相關的組詞有:
1. 逮捕(dǎi bǔ)- 指警察或其他有關部門将犯罪嫌疑人或逃犯抓獲并交付法律程式處理。
2. 逮到(dǎi dào)- 意思是成功地抓住或捉到某人或某物。
3. 逮捕令(dǎi bǔ lìng)- 是法院或執法機關發出的正式命令,要求逮捕某個嫌疑人。
與逮革相近的詞語有:
1. 捕捉(bǔ zhuō)- 指追蹤、找到并抓住人或物,通常用于動物或行動較敏捷的目标。
2. 拘捕(jū bǔ)- 提到當局通過僞造或真實的逮捕令來拘留犯罪嫌疑人。
逮革的反義詞是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