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賓鴻的意思、賓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賓鴻的解釋

亦作“賔鴻”。1.即鴻雁。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賦》:“聞賓鴻之夜飛,想過 沛 而霑衣。”《水浒傳》第一一○回:“我想賓鴻避暑寒,離了 天山 ,銜蘆度關,趁 江 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 明 劉基 《感懷》詩之二:“悽悽候蟲鳴,嚦嚦賔鴻驚。” 清 納蘭性德 《滿庭芳·題元人蘆洲聚雁圖》詞:“似有猿啼,更無漁唱,依稀落盡丹楓,濕雲影裡,點點宿賓鴻。”參見“ 賓雁 ”。

(2).喻信使或羁客。 唐 李鹹用 《别所知》詩:“閏牽寒氣早,何浦值賓鴻。”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第二折:“暗修下訴控雙親書一封,哭啼啼盼殺賓鴻。” 清 徐永宣 《舟行即事用香山韻》:“貴人翁仲薶荒草,浮世賓鴻逐斷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賓鴻,漢語詞彙,指大雁,特指秋季南飛的大雁。其詳細釋義如下:

  1. 本義與字源:

    • 賓: 本義指賓客、客人。引申為作客、旅居、服從等義。在此處取其“按時節往來如賓客”之意,強調大雁遷徙的規律性。
    • 鴻: 本義指大雁,是一種大型候鳥。
    • 賓鴻: 二字組合,意為“如賓客般按時節遷徙的大雁”,生動描繪了大雁作為候鳥隨季節變化而南來北往的特性,尤指秋季南飛的大雁。
  2. 核心釋義:

    • 秋季南飛的大雁: 這是“賓鴻”最核心的含義。古人觀察到鴻雁在秋季(通常在農曆八、九月)從北方飛往南方越冬,其行迹如賓客般應時而至,故稱“賓鴻”或“鴻雁來賓”。此義項在古代文獻和詩詞中最為常見。
    • 大雁的通稱: 在更廣泛的語境下,“賓鴻”也可泛指大雁這種鳥類本身,但通常仍帶有遷徙的隱含意義。
  3. 文學象征與引申義:

    • 季節更替的象征: 賓鴻南飛是秋季到來的顯著物候标志,常被詩人用來點明時節,烘托秋意,寄托時光流逝、人生易老之感。
    • 羁旅漂泊的意象: 大雁的遷徙特性使其成為遊子、征人漂泊異鄉、思念故土的絕佳象征。詩人常借“賓鴻”抒發思鄉懷遠之情。
    • 書信的象征(引申): 源于“鴻雁傳書”的典故(如蘇武牧羊故事),賓鴻有時也間接地成為書信、音訊的代名詞,寄托對遠方親友的挂念和期盼信息之意。

權威引用參考:

“賓鴻”一詞源于古代物候觀察,核心指秋季南飛的大雁,因其如賓客般應時而至的特性得名。它在漢語中不僅是一個鳥類名稱,更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象征,是古典文學中表達秋意、羁旅、思鄉等情感的常用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賓鴻”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核心含義:

一、基礎釋義

  1. 鴻雁的别稱
    即指鴻雁本身,常用于古典文學中代指這種候鳥。例如南朝梁元帝《言志賦》提到“聞賓鴻之夜飛”,形容鴻雁南遷的習性。

  2. 比喻信使或漂泊的旅人
    因鴻雁有遷徙特性,古人常借其比喻書信傳遞者(如“魚雁傳書”)或羁旅之人。如元代《柳毅傳書》中“哭啼啼盼殺賓鴻”,即以賓鴻喻指信使。


二、文化引申與用例

  1.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寄托時序變遷或離愁别緒,如明代劉基《感懷》詩“嚦嚦賔鴻驚”,借鴻雁驚飛暗喻心境動蕩;《水浒傳》中“賓鴻避暑寒”則描述候鳥隨季節遷徙的場景。

  2. 人名字義
    作為名字時,“賓”象征尊貴賓客,“鴻”寓意學識淵博、志向遠大,整體表達對個人氣度與才華的期許。


三、詞源與結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水浒傳》《柳毅傳書》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首比比劃劃蔽日步頓不咱策名就列宸歌愁雲慘淡爨婦旦旦而伐單另丁甯東方騎動悸風概糞壤婦教浮觞剛膽幹浼梗死詭靡規謩海嘯華好擔挢濟寒赈貧積時開口銷開嚬辌車良民吏厘謝沒根蒂懦詞怪說泮汗謙揖棋工秋角棄厭人封日偏食容聲善聽省頭草詩牆雙蛾疏狠絲抹宿火逃限天親聽憑媮幸脫若微陋鹹池想方賢友錫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