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燃藜的意思、燃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燃藜的解释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説开闢已前。 向 因受《洪范五行》之文,恐辞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后因以“燃藜”指夜读或勤学。 宋 刘克庄 《灯夕》诗:“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燃藜向 石渠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燃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燃藜”字面指燃烧藜草,但更常用于比喻勤学不倦或夜读的场景,强调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典故出处

  1. 《拾遗记·后汉》记载:汉代刘向在校书天禄阁时,夜间遇黄衣老人以藜杖燃火照明,助其读书。老人传授知识后消失,留下“燃藜”勤学的典故。
  2. 其他文献:宋代刘克庄诗句“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燃藜向石渠”也引用了此典,进一步强化其与勤学的关联。

三、使用场景

四、字词解析

五、相关词语

“燃藜”核心含义源于勤学典故,需注意不同文献对词义的扩展或差异。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拾遗记》《汉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燃藜》的意思

《燃藜》是一个成语,意指烧烤藜草,比喻对人的赞扬和善待。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主人对待客人热情好客。

拆分部首和笔画

《燃藜》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和艹(cǎo)。

火的笔画数是四。

艹的笔画数是三。

来源

《燃藜》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的《魏公子列传》内,记载了孟子的一段话:“民生者,讲武修文者也。故孔子曰:‘武王朝于岐山,皋陶陶于岐山之阳。犹设次于酒藉也。’言民生藜藿之有美也。”从此,燃藜被引申为款待贵宾的象征。

繁体

繁体字为「燃藜」。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燃藜」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燃」使用的是火从木垂上的写法,「藜」则写作「䓣」。

例句

他竭尽全力为客人燃藜,以示热情好客。

组词

燃藜草、燃藜烟、燃藜子。

近义词

热情好客、盛情款待、热心招待。

反义词

冷漠无情、不招待、不欢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