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馬旦的意思、刀馬旦的詳細解釋
刀馬旦的解釋
傳統戲劇中旦角的一種。扮演騎在馬上使用大刀長槍作戰的女性,如《穆柯寨》的 穆桂英 、《戰金山》的 梁紅玉 、《扈家莊》的 扈三娘 等。
詞語分解
- 刀的解釋 刀 ā 用來切、割、斬、削、砍、刺、鍘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鐮刀。 中國的紙張計量單位:一刀合一百張。 古代的一種錢币,因其形如刀故稱:刀币。 姓。 筆畫數:; 部首: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刀馬旦是中國傳統戲曲(尤其是京劇)中的一種女性角色類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角色定位
刀馬旦是京劇“旦行”的分支,專指擅長武藝、身份多為女将或元帥的巾帼英雄角色。其名稱來源于表演時需騎馬持刀槍的造型特點。例如穆桂英、樊梨花、梁紅玉等曆史或演義中的女英雄常由刀馬旦扮演。
二、表演特點
- 技藝要求:
需掌握唱、念、做、打四項基本功,但更注重身段工架(姿态造型)和氣勢表現,而非激烈打鬥。
- 文武兼備:
既有武旦的英武動作,又需具備青衣的唱腔韻味,表演時強調人物穩重威武的氣質。
三、服飾與道具
- 服飾:穿戴“大靠”(金屬甲胄),頭戴七星額子(綴有絨球的盔帽),并配有翎子(長雉尾)。
- 武器:多持刀、槍等短兵器,偶用長柄武器(如《扈家莊》扈三娘的雙刀)。
四、與其他武旦的區别
角色類型 |
刀馬旦 |
短打武旦 |
服裝 |
大靠甲胄 |
短打衣褲 |
打鬥強度 |
較弱 |
高強度(含“打出手”技巧) |
代表角色 |
穆桂英 |
楊排風(《打焦贊》) |
(根據整理)
五、文化意義
刀馬旦通過剛柔并濟的表演形式,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女性力量與智慧的贊頌,其豔麗服飾和英武造型也成為戲曲藝術的重要視覺符號。
提示:可參考、2、4、7等來源進一步了解具體劇目與表演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刀馬旦》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戲曲中的男性角色扮演女性角色。以下是關于《刀馬旦》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刀:部首刂,總共有2畫;
- 馬:部首馬,總共有3畫;
- 旦:部首日,總共有4畫;
來源:
《刀馬旦》一詞源自京劇,是指男演員在戲劇中扮演女性角色的表演形式。這種表演形式結合了音樂、舞蹈和戲劇技巧,以傳遞角色的性别特點和情感表達。
繁體:
《刀馬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刀馬旦》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同。
例句:
1. 他在戲劇中扮演的《刀馬旦》受到了觀衆的一緻好評。
2. 這個《刀馬旦》的表演技巧獨特,充滿了女性的魅力。
組詞:
刀馬劇、刀馬功、刀馬春秋、刀馬電影、劇場刀馬旦
近義詞:
劍騎,劍馬
反義詞:
女角、花旦、淨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