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衆士。《書·畢命》:“茲 殷 庶士,席寵惟舊。” 孔 傳:“此 殷 衆士,居寵日久。”《詩·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冬至》:“紳耆庶士,奔走往來,家置一簿,題名滿幅。”
(2).官府小吏。《國語·魯語下》:“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韋昭 注:“庶士,下士也。”《禮記·祭法》:“庶士、庶人無廟,死曰鬼。” 孔穎達 疏:“庶士,府史之屬。”《漢書·王莽傳中》:“更名秩,百石曰庶士。”
(3).軍士。《荀子·正論》:“庶士介而夾道。” 楊倞 注:“庶士,軍士也。”
“庶士”一詞在古漢語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衆士(普通士人群體)
官府小吏(低級官吏)
軍士(士兵)
詞源與演變
“庶”意為衆多,“士”可指代不同階層。隨着曆史演變,其含義逐漸細化,從泛指士人到特指低級官吏或士兵。
特殊用法
《詩經·摽有梅》中“庶士”被引申為適婚男性,體現了古代婚戀觀中“士”的社會角色。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語義演變分析,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釋。
庶士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積澱的漢字詞彙,它是指一般普通的士人,沒有特殊身份和稱號的人。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部首:廣 (guǎng)
筆畫:12 (庶: 7, 士: 3, 人: 2)
庶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古人使用庶士來形容那些沒有相關官職、專門身份或社會地位的人。在封建時代,庶士是指那些并非皇親國戚、官宦家族、貴族出身的人。相對而言,庶士屬于普通百姓,沒有特殊身份和地位。
在繁體字中,庶士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依然是「庶士」。
古時候漢字寫法可以追溯到漢朝,那個時候的庶士寫作「庶人」,大緻意指普通人民。
以下是幾個關于庶士的例句:
與庶士相關的組詞有:庶民、庶族、庶常 等。
庶士的近義詞有:常人、普通人、百姓 等。
庶士的反義詞有:貴族、官僚、顯貴 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