劊子的意思、劊子的詳細解釋
劊子的解釋
執行死刑的人。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一:“因召劊子,令每日執劍待命於庭下。”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二折:“劊子,将 孫子 釋了縛者。”《水浒傳》第四十回:“飯後點起士兵和刀杖劊子,約有五百餘人。”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陸雙全》:“侍郎臨刑日, 雙全 奔赴市曹,以重賄付劊子,速使其斃,免諸痛楚。”
詞語分解
- 劊的解釋 劊 (劊) ì 砍斷:劊子手(.舊稱處決死刑罪犯的人;.喻殺害人民的人)。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 子的解釋 子 ǐ 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後輩人,年輕人)。 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 動物的卵:魚子。蠶子。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 *
網絡擴展解釋
“劊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劊子(拼音:guì zǐ)指執行死刑的人,即古代負責處決犯人的職業者。該詞常與“手”連用為“劊子手”,特指行刑者或比喻殘忍無情的施害者。
二、字源與演變
- 字形結構:由“刂(刀)”和“會”組成,表示“以刀斷物”的動作。
- 古籍釋義:
- 《說文解字》記載:“劊,斷也。從刀,會聲。”說明其本義為“砍斷”。
- 京房本《易·困》提到“劊刖困于赤绂”,進一步印證其與刑罰相關的用法。
三、延伸含義
- 比喻義:可指代“殺害人民的人”或“施行暴政者”,例如“封建統治者的劊子手”。
- 文學用例:元代戲曲《窦娥冤》中有“劊子磨旗提刀”的描述,反映其在古代司法中的角色。
四、相關詞語
- 劊子手:狹義指行刑者,廣義可指任何冷酷殘暴之人。
- 劊伍:古代對劊子手群體的稱呼(見明代徐渭著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刑罰或相關曆史背景,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涑水記聞》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