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胠箧的意思、胠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胠箧的解釋

(1).原謂撬開箱子。後亦泛指盜竊。《莊子·胠箧》:“将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從旁開為胠,一雲發也。” 成玄英 疏:“胠,開;篋,箱……此蓋小賊,非巨盜者也。”《舊唐書·李密傳》:“ 隋氏 往因 周 末,預奉綴衣,狐媚而圖聖寳,胠篋以取神器。” 金 元好問 《祖唐臣愚庵》詩:“小智胠篋盜所羞,大智移國鬼與讎。” 明 吾邱瑞 《運甓記·紉衣被賊》:“凄其胠篋空搔首,這情懷和誰分剖。”

(2).指盜竊者。 清 龔自珍 《題王子梅盜詩圖》詩:“若輩徧朝市,何必盡胠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胠箧”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用法,主要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胠箧”指撬開箱子,本義為盜竊行為。其中:

二、典故出處與引申義

該詞最著名的出處是《莊子·外篇》中的《胠箧》篇。莊子在此篇中以“胠箧”(撬箱子偷東西)為喻,批判世俗的仁義禮法如同為防盜而加固箱鎖,反而被大盜利用,成為其統治工具。他提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觀點,主張摒棄人為的智巧束縛,回歸自然淳樸。

因此,“胠箧”不僅指具體的偷竊行為,更被賦予了深刻的哲學含義:

  1. 盜竊的代稱:作為盜竊行為的文雅或書面化表達。
  2. 對智巧、制度的批判象征:象征人為的智謀、禮法可能被濫用,成為欺世盜名者的工具(即“大盜”利用“聖人之法”)。

三、用法與示例

四、現代漢語中的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胠箧”屬于書面語或文言詞彙,使用頻率不高,常見于: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權威大型語文辭書):提供“胠箧”的基本釋義及詞源。
  2. 《莊子·胠箧》(中華書局點校本):該詞的核心出處及哲學闡釋的原始文獻。
  3.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詳述其詞義演變及古籍用例。
  4.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解釋“胠”、“箧”二字含義及“胠箧”作為動詞的用法。
  5.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标注其作為現代書面語詞的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胠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qū qiè,其含義可從字面、本義及引申義三個層面理解:

  1. 字面解析

    • 胠:原指從側面打開(如撬開箱匣的動作),後引申為偷竊行為。
    • 箧:指小型箱匣,常用于存放貴重物品。
      合起來即“撬開箱子”,直接描述盜竊行為。
  2.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指盜竊、偷竊。例如《莊子·胠箧》開篇以“将為胠箧探囊發匮之盜而為守備”引出防盜措施,暗喻盜賊手段。
    • 引申義:在道家思想中,該詞被賦予哲學批判色彩。莊子以“胠箧”比喻聖人制定的禮法制度反被利用,導緻“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的荒誕現象,批判過度依賴人為規則反而破壞自然秩序。
  3. 文化影響
    《胠箧》篇是道家經典名篇,主張“絕聖棄智”,認為摒棄人為幹預才能回歸社會淳樸。這一思想對後世批判虛僞禮教、反思制度異化具有深遠影響。

現代使用:該詞現多用于學術或文學語境,日常口語中罕見。若需表達類似含義,現代漢語更常用“盜竊”或“撬竊”等詞。

别人正在浏覽...

艾康百衲标準煤耗率筆格賓親差銀程門度雪黨塾到點釘頭磷磷都公敦笃凡爾丁泛頭過腔古籀轟炮紅眼鴻蔭晦闇交湊急慌慌井井有方峻肅筐籮狼歌樂天安命麟牒龍鳥邏伺明幽敏慧密雨曩辰判閱平亭遷逡齊雲觀觑邊認做沙岫帥伏衰葸水田蘇世塌車堂吉诃德條職帖墨彖定頹基吐納唾面自幹違豫五鬥折腰五戶絲無適無莫嫌貳消溶信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