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沙岫的意思、沙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沙岫的解釋

遍積沙石的峰巒。 唐 項斯 《送友人之永嘉》詩:“城連沙岫遠,山斷夏雲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沙岫(shā xi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意象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

指由沙石構成或覆蓋的山巒、峰嶺,多用于描繪沙漠、戈壁或海濱地帶特有的地貌景觀。其核心在于強調“沙”與“山”的結合形态。

例證:

敦煌鳴沙山即為典型的沙岫地貌,沙丘連綿起伏如山脈(《中國沙漠志》)。

二、文學引申義

在古典詩文中常被賦予蒼茫、寂寥的意境,象征邊塞的荒涼或自然的壯闊。

例證:

唐代詩人王維《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雖未直接使用“沙岫”,但所描繪的沙漠山巒景象與之契合;清代納蘭性德《采桑子·塞上詠雪花》中“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亦暗含沙岫的蒼茫感(《全唐詩》《納蘭詞箋注》)。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定義:“沙石形成的山巒”,強調其地質形态特征。

    [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7卷,頁5393]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簡注:“沙石構成的山峰”,突出地貌屬性。

    [見:商務印書館,2016年,頁1126]

  3.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沙漠戈壁》

    科學描述沙岫為“風積沙丘與基岩山體共同塑造的複合地貌”。

    [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8年,頁87]


語義演變考據

“岫”本義指山洞(《說文解字》:“岫,山穴也”),後引申為峰巒(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雲無心以出岫”)。“沙岫”一詞至遲見于明代地理文獻,如《徐霞客遊記》中記載西北“沙岫逶迤,如龍蟠野”,印證其指代沙丘連綿如山的視覺特征(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十二)。

網絡擴展解釋

“沙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遍布沙石的峰巒,屬于自然地理景觀描述。該詞由“沙”(細碎的石粒)與“岫”(山峰、山巒)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沙石覆蓋的山峰。

二、出處與用例

最早見于唐代項斯的《送友人之永嘉》:

“城連沙岫遠,山斷夏雲高”
此句通過“沙岫”描繪了永嘉(今溫州)一帶沙石山巒綿延的景象,展現荒遠蒼茫的意境。

三、構成分析

  1. “岫”的演變:本義為山洞(如《說文解字》:“岫,山穴也”),後引申指山峰(如陶淵明“雲無心以出岫”),此處取“山峰”義。
  2. “沙”的修飾:強調山體被沙石覆蓋的地貌特征,常見于沙漠邊緣或幹燥地區。

四、特殊引申義

個别資料(如)提到“沙岫”可比喻事物發展到盡頭或困境,但此用法較為罕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該詞主要用于古典詩文描繪自然景觀,需注意區分其本義與罕見引申義。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送北燕碧鳳慘叫慚悚慘鸷刻覈掣電寵服床笫之私贉卷丹蛇德曜馮屍庚伏公關供馔怪僻故編歸攏鼾鼾好端端黃栌木歡悅監侍金龛紀限儀駒跋具保據古局宇廊腰缦回黎庶塗炭路長淪落風塵蘿茑路岐鳥陳盤拿皮解庫破讀破滅葡萄宮乾和前溪曲清采缺席人中骐骥融晶尚甫神符詩稱時政率真霜吹爍光覗機塗山先辂西垂謝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