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 周 多征伐,上下相戒,事危而言切,則峻肅而不阿借。”
“峻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峻肅(拼音:jùn sù)指嚴肅,常用于形容态度、氛圍或言辭的莊重嚴謹。例如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描述周代征伐頻繁時,用“峻肅而不阿借”來體現當時文風的嚴正。
該詞多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魯迅引用的例句展現了周代因戰事頻繁而形成嚴肅的文風。現代使用較少,更常見于書面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峻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嚴肅、嚴厲、莊重。表示态度、氣氛或氣質嚴肅而莊重。
《峻肅》的拆分部首是“廿”和“肉”,其中“廿”是廿二的“廿”,表示二十,肉是表示動物的部首。
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其中“廿”為3畫,“肉”為4畫。
《峻肅》的來源較為晚,主要出現在近代文學和文言文中。在古代典籍中較少出現。
在繁體字中,《峻肅》分别為“峻肅”,部首和筆畫與簡體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常常使用篆書、隸書等字體書寫。
例如,古代使用的“峻肅”在形狀和結構上與現代的略有差異,有時經過演變和簡化。
1. 在這個嚴肅的場合,大家都顯得特别峻肅。
2. 教室裡的氣氛峻肅而莊重。
3. 老師對待學生的态度總是很峻肅。
- 峻厲:嚴厲
- 緊峻:嚴峻
- 肅殺:嚴肅而兇狠
- 嚴肅:莊重
- 厳峻:嚴苛
- 嚴肅:莊重、嚴厲
- 莊重:肅穆、莊嚴
- 沉重:壓抑、沉悶
- 輕松:輕快、愉快
- 灑脫:隨意、自由
- 歡快:愉快、歡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