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吐納的意思、吐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吐納的解釋

(1).吐故納新。道家養生之術。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也。”《新唐書·宦者傳上·高力士》:“朕将吐納導引,以天下事付 林甫 ,若何?”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七:“ 摶 不知吐納修養之理,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于聖世?” 清 孫枝蔚 《題華山高枕圖壽吳香林》詩:“那用仙家吐納頻,陶然一枕自生春。”

(2).泛指呼吸。 魯迅 《墳·雜憶》:“因此我常常欣慕現在的青年,雖然生于 清 末,而大抵長于 民國 ,吐納共和的空氣,該不至于再有什麼異族轭下的不平之氣,和被壓迫民族的合轍之悲罷。” 葉聖陶 《倪煥之》十五:“心髒的每一回跳動,鼻息的每一回吐納,都奏出‘我愛着你’那句話的激動的節拍。”

(3).猶吞吐。吐出與吞進。 漢 王粲 《遊海賦》:“苞吐納之弘量,正宗廟之紀綱。” 晉 郭璞 《江賦》:“呼吸萬裡,吐納靈潮。” 清 唐孫華 《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吐納江流九派小,平壓雉堞群峰低。”

(4).比喻貿易,買賣。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六章二:“商品的生産和吐納的中心,手工業作坊和批發行號的所在地,集中着數量相當巨大的後備手工業工人和小商攤販。”

(5).言談;談吐。《魏書·元翼傳》:“美姿貌,善吐納,兼有将畧。”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6*解·竺道生》:“吐納問辯,辭清珠玉,雖宿望學僧,當世名士,皆慮挫詞窮,莫敢酬抗。”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吐納既風流,姿容更瓌異。”

(6).指發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議論》:“ 崔 記教坊 任智方 四女皆善歌,其中二姑子,吐納悽惋,收斂渾淪。”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吐納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吐納”是一個源自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吐納的字面意義為“吐出濁氣,吸入清氣”,核心是通過呼吸調節實現氣息交換。其中“吐”指呼出體内廢氣,“納”指吸入新鮮空氣。這一概念最早見于《莊子·刻意》的“吹呵呼吸,吐故納新”。

二、詳細解釋

  1. 養生與氣功技法
    吐納是道家養生的重要方法,通過有意識地控制呼吸節奏、深度,調和氣血運行,改善身心狀态。例如,中醫認為吐納可調節呼吸系統與心血管系統功能。
    練習時需保持自然站立,放松身體,配合特定姿勢(如含胸拔背、屈膝等)。

  2. 生理與心理作用

    • 生理層面:促進肺部氣體交換,增強氧氣攝入,改善新陳代謝。
    • 心理層面:通過專注呼吸緩解壓力,達到“形神相親”的平衡狀态。
  3. 其他引申含義
    吐納在古籍中偶有比喻義,如形容貿易往來(“比喻買賣”)、自然界的吞吐(如江海呼吸潮汐)等。

三、實踐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吐納的曆史文獻或具體功法,可參考《莊子·刻意》、嵇康《養生論》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吐納》的意思

《吐納》一詞源自于漢語,它的意思是通過呼吸進行調養身體,把體内濁氣排出、新鮮氣血吸入,以達到身心健康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吐納》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口(kǒu)和舌(shé),其中“口”表示與呼吸相關,而“舌”則表示舌頭的意思。

根據筆畫的計算,這個詞有六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吐納》一詞最早出現在道教中,它是通過道家修煉方法而來,後來被廣泛用于醫學、氣功等領域。

《吐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吐納」,保留了原本的意義和發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而《吐納》這個詞也不例外。在古時候,它的寫法是「吐奈」。

例句

1. 通過吐納練習,我感到身心放松了許多。

2. 每天早上進行一段時間的吐納,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組詞

1. 吐故納新:意為抛棄舊的觀念、接納新的思想或事物。

2. 吐血納稅:形容納稅額過大,令人痛苦不堪。

近義詞

1. 呼吸:指人類和動物通過鼻子和嘴巴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2. 呼吸法:指通過特定的方法控制呼吸,達到身心調和的目的。

反義詞

1. 呼出:與吐納相對,指從體内排出空氣或廢氣。

2. 吸入:與吐納相對,指從外界吸入空氣或氣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