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嫌貳的意思、嫌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嫌貳的解釋

猜疑,猜忌。《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姦讒并起,更相陷懟,轉成嫌貳。”《梁書·武帝紀上》:“積相嫌貳,必大誅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嫌貳是古漢語複合詞,指因猜忌、懷疑而産生異心或背叛之意,多用于描述君臣、主從之間的信任危機。以下從語義溯源、典籍用例及現代延展三方面解析:


一、語義溯源與字義拆解

  1. 本義為猜疑、嫌疑。《說文解字》釋:“嫌,疑也。”引申為情感上的隔閡或不滿,如《禮記·坊記》載“使民無嫌”,即消除民衆疑慮。

  2. 原指副職、輔佐,後衍生“二心”“背離”之義。《說文解字》注:“貳,副益也。”如《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盍蚤自貳焉”,即勸其早作背叛打算。

    複合義:“嫌”為因,“貳”為果,指因猜忌導緻離心背主,常見于史書對政治關系的描述。


二、典籍用例與曆史語境

  1. 君臣關系中的嫌貳

    《晉書·劉琨傳》載:“琨忠于晉室,而懼見嫌貳。”指劉琨雖忠誠,卻擔憂被君主猜忌疏遠。此例凸顯權力結構中因信任缺失引發的危機。

  2. 軍事同盟的破裂

    《宋史·嶽飛傳》記宋高宗疑嶽飛“握重兵而難制,恐生嫌貳”,反映統治者對将領兵權的忌憚,終緻悲劇。此類用例印證“嫌貳”多關聯重大政治抉擇。


三、現代應用與語義延展

現代漢語中,“嫌貳”已罕用,但可引申至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2. 房玄齡《晉書·卷六十二·劉琨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
  3. 脫脫《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嶽飛傳》(中華書局1985年版)
  4. 梁啟超《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收錄于《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1989年影印版)

網絡擴展解釋

“嫌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嫌貳”讀作xián èr,主要含義為猜疑、猜忌。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中的不信任或矛盾,例如:

二、構成解析

  1. “嫌”:本義為懷疑、厭惡(如“嫌疑”“嫌棄”),引申為因不信任産生的隔閡。
  2. “貳”:古文中常指“二心”或“變節”(如“貳臣”),此處與“嫌”結合,強調因猜疑導緻的分歧或離心。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描述古代人際矛盾的語境,例如:

四、注意

部分網頁(如)提到“對事物不滿意”的釋義,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讀。建議以古籍用例和主流辭書(如《辭海》)的“猜忌”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罷吏半截入土靶心表白不一昌狂铳炮村老子大閨女道德理想得無典式鬥方名士阿曲飛來禍封鍵賦金工機滾賬過問黑撲撲脥肩簡妙狡妄矜怛烤面包枯本竭源髡顱廉聲曆落廪饩麗人天鸾液碌碌營營莽莽蒼蒼冒恩貿販梅粥明恥教戰明明白白目眩心花驽蹇攀奉偏桃凄涼青林音樂輕懈榷鹽任重道遠入說上下同心受塵梳理同治妄匠文墨人五鼎烹香芹銜頭西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