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筆格的意思、筆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筆格的解釋

(1).筆架。 南朝 梁 吳筠 《筆格賦》:“幽山之桂樹……翦其片條,為此筆格。” 唐 陸龜蒙 《和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之一:“自拂煙霞安筆格,獨開封檢試砂牀。”

(2).字畫詩文的格調。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東坡一》:“《東觀餘論》…… 曹将軍 畫馬,神勝形; 韓丞 畫馬,形勝神; 鶠 從容二人間,第筆格差不及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筆格”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具體釋義如下:

一、器物名稱 指擱置毛筆的文房用具,又稱“筆架”。此義項見于《漢語大詞典》第9冊第3頁,描述其為“置筆的架子,俗稱筆架”。傳統筆格材質多樣,包含木、石、瓷等,形制有山形、橋形等,例如宋代文獻《洞天清錄》記載:“筆格,雖器小,然制式古雅者亦可賞玩。”

二、藝術風格 指詩文或書畫作品呈現的品格與格調。清代《佩文齋書畫譜》卷七引《畫禅室隨筆》提到:“筆格高秀者,氣韻自成。”此用法多用于文藝評論領域,強調創作者通過筆墨技法傳遞的審美意境,如《中國美術辭典》将“筆格”列為評價書畫藝術性的專業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筆格”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ǐ gé,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指筆架(文房用具)

  1. 基本定義
    筆格是古代文人用于擱置毛筆的器具,又稱“筆架”或“筆擱”,屬于傳統文房四寶之外的輔助文具。其材質多樣,包括瓷、木、玉、銅、水晶等,樣式以山形、卧仙、螭龍等為典型。

  2. 曆史記載
    南朝梁代吳筠在《筆格賦》中描述其制作材料為桂木片條,唐代陸龜蒙的詩句“自拂煙霞安筆格”也印證了其使用場景。

二、指字畫詩文的格調

  1. 藝術評價
    筆格還可用于形容文學、書畫作品的風格與格調。例如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通過對比曹霸、韓幹畫馬的“神”與“形”,讨論作品的筆格差異。

  2. 文化關聯
    在傳統文化中,筆格與筆、墨、紙、硯共同構成文房雅趣,常與筆洗、鎮尺、臂擱等文具并提。



“筆格”既指實用性的擱筆工具,又承載着對藝術作品審美層次的評價,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用具與創作的雙重追求。

别人正在浏覽...

案籍安童百畝半袖褊忿箠敕垂衣裳出命春神都撚子耳閉非毀費嘴皮子附貫膚見谫識公式官軍貴望酣卧浩歎耾耾懷真抱素角弓反張介紹信穽井禁戒鸠閲吉祥闆集郵冊訣斷巨文口罩快志裂土林苑賣工夫芒茅慢慢騰騰慕志泥常凝肅凝竚秦嶺遒悍起興三神山僧人燒刀子省放神祗時無再來什一水漉漉汙吏霧雨香楠木縣針篆蕭淡小郎君小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