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笃的意思、敦笃的詳細解釋
敦笃的解釋
敦厚笃實。《左傳·成公十三年》:“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緻敬,盡力莫如敦篤。” 宋 蘇舜欽 《杜誼孝子傳》:“ 誼 性敦篤不苟,惟信義所在,事父母極其孝。” 清 曾國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銘》:“公端凝敦篤,愛人不尚美言。”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笃的解釋 笃 (篤) ǔ 忠實,一心一意:笃學。笃信。笃志。笃情。笃厚。 厚實,結實:“彼其之子,碩大且笃”。 病沉重:病笃。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敦笃”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ūn dǔ,其核心含義是敦厚笃實,多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或人際關系的真誠深厚。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義分解
- 敦:意為真誠、親近,強調待人接物的質樸态度()。
- 笃:意為忠誠、堅定,體現對信念或情感的持久堅守()。
二字結合,形容人内在的厚道與外在的堅實。
-
出處與用例
最早見于《左傳·成公十三年》:“勤禮莫如緻敬,盡力莫如敦笃。”()後曆代沿用,如宋代蘇舜欽稱贊杜誼“性敦笃不苟”,清代曾國藩描述李忠武“端凝敦笃”()。
二、應用場景
- 人際關系:多用于描述親友、師生間深厚的情誼,如“敦笃之交”()。
- 品德評價:指人性格淳樸、言行一緻,如“為人敦笃,不尚虛言”()。
三、相關擴展
- 近義詞:敦厚、笃實、忠厚。
- 反義詞:虛僞、輕浮、刻薄()。
- 英文釋義:可譯為“sincere and steadfast”()。
四、總結
“敦笃”既強調内在品性的淳樸,也注重對情感或道義的忠誠堅守,是中華文化中推崇的傳統美德之一。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或近義詞列表,可參考《左傳》《後漢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笃(dūn dǔ)這個詞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和親密關系。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立”為立人之意,右邊的“金”為金屬之意。敦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孔子的言論,強調了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起真誠、堅固的關系。在繁體字中,敦笃為「敦」和「篤」,讀音為dūn dǔo。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例如在西周時期,敦笃的寫法為「敦」和「^」。
以下是敦笃的例句和一些相關詞彙:
- 他們之間的友誼非常敦笃,無論在好時光還是困難時刻都從不離開彼此。
- 靠着敦笃的友情,他們一起克服了各種困難并取得了成功。
組詞:敦厚、敦實、笃誠、笃愛、親笃、款待。
近義詞:真摯、誠懇、忠誠、情誼。
反義詞:虛僞、假意、不忠、冷漠。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