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敦笃的意思、敦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敦笃的解釋

敦厚笃實。《左傳·成公十三年》:“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緻敬,盡力莫如敦篤。” 宋 蘇舜欽 《杜誼孝子傳》:“ 誼 性敦篤不苟,惟信義所在,事父母極其孝。” 清 曾國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銘》:“公端凝敦篤,愛人不尚美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敦笃(dūn d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指向品德與性格的特質。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本義為“敦厚誠笃”,指人性格質樸、忠厚且意志堅定。從字源角度分析:

  1. “敦”原指古代盛黍稷的禮器,因其形制厚重,引申為“厚實、誠懇”,如《禮記·曲禮》中“敦善行而不怠”;
  2. “笃”本義為馬行遲頓,後演變為“專一、堅實”之意,《說文解字》注“笃,馬行頓遲也”,後延伸指品性忠實可靠。

在應用場景中,該詞多用于褒揚人物品德,如《尚書·周官》載“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孔穎達疏解此處“擾”即“敦笃”,強調教化民衆需以敦厚品行為根基。現代漢語中常用于形容為人處世誠懇可靠的特質,例如“家風敦笃”“性情敦笃”等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敦笃”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ūn dǔ,其核心含義是敦厚笃實,多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或人際關系的真誠深厚。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分解

    • 敦:意為真誠、親近,強調待人接物的質樸态度()。
    • 笃:意為忠誠、堅定,體現對信念或情感的持久堅守()。
      二字結合,形容人内在的厚道與外在的堅實。
  2. 出處與用例
    最早見于《左傳·成公十三年》:“勤禮莫如緻敬,盡力莫如敦笃。”()後曆代沿用,如宋代蘇舜欽稱贊杜誼“性敦笃不苟”,清代曾國藩描述李忠武“端凝敦笃”()。

二、應用場景

三、相關擴展

四、總結

“敦笃”既強調内在品性的淳樸,也注重對情感或道義的忠誠堅守,是中華文化中推崇的傳統美德之一。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或近義詞列表,可參考《左傳》《後漢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憫長命面村箫社鼓釣水嵽霓兒侬放定芳物放棹番子手蜚語瘋癫識倒楓樹苓服畏蓋娅感羨弓箭步橫扃華資囫囵課貨販狡心金箴酒隱計無所之駿惠克捷濫熟料想羅馬羅勝闾舍木鳳銜書弄假成真披發入山被褐巧上加巧起鍋氣結情寄清商怨輕佻清影三貞設館省不的時清海宴實窒書符咒水書帏素錦褚太甯談言銅鋪惋憤完卵文魁溫凊相行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