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鬥折腰的意思、五鬥折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鬥折腰的解釋

五鬥:五鬥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彎腰行禮。為微薄的俸祿而對上級卑躬屈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鬥折腰

一、成語釋義

“五鬥折腰”指為微薄的俸祿而屈身事人,比喻因生計所迫或利益驅使而喪失氣節、向權貴低頭。其中“五鬥”指古代低級官吏的微薄俸祿(約五鬥米),“折腰”即彎腰行禮,引申為屈從奉迎。該成語蘊含對清高氣節的推崇,反襯趨炎附勢的可悲。

二、典故溯源

典出《晉書·陶潛傳》:東晉詩人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因不願為五鬥米俸祿向權貴獻媚,憤然辭官歸隱,并歎道:“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邪!”。這一典故成為文人堅守氣節的精神象征,被曆代文獻如《南史》《宋書》轉引,強化其文化内涵。

三、文化内涵與演變

  1. 氣節象征:陶淵明的選擇被賦予“安貧樂道”“獨立人格”的儒家理想,如朱熹評其“高風峻節,千古猶存”(《朱子語類》)。
  2. 文學化用:後世詩詞常借此抒懷,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夢遊天姥吟留别》),魯迅亦在《隱士》中諷喻假清高者“悠然見南山”的虛僞。
  3. 語義擴展:現代語境中,該詞批判為利益放棄原則的行為,如學術腐敗或職場媚上。

四、權威文獻參考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2. 《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4. 《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六》(黎靖德編,中華書局)
  5.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隱士》(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網絡擴展解釋

“五鬥折腰”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典故

源自《晉書·陶潛傳》。晉代詩人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因不願為五鬥米的俸祿向督郵(上級官員)低頭行禮,憤而辭官,并留下“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的名言。這一典故體現了陶淵明堅守氣節、不趨炎附勢的精神。

3.用法與語境

4.延伸理解

成語不僅描述具體曆史事件,還被引申為對人格獨立性的強調。現代語境中,可比喻在職場或生活中拒絕為小利放棄原則的行為。

5.例句參考

“性秉鋼堅,心貞冰潔,豈因五鬥折腰。”
——明·王世貞《鳴鳳記》()


提示:如需更多典故細節或成語演變,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4、5)。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二金瓯便好做标新不道人不華愁悶純摯叢攢翠錢誕授東走迷短笛訛言發端詞防微風雅幹叩根株鈎剝狗膽包天寒火盡思極心具考軍刑儁遠姱美潰畔苦荬鲲魚雷大雨小連家鋪罹難留夷亂事内庑盤筵屏間孔雀蒲鞭示辱凄激榮適入行灑灑潇潇善數申勅身瑞石碑詩眼水禮淘析題捕托寄邷麼兒晚爨旺盛五經魁首午橋泉石遐蒼閑默孝和笑眯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