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適無莫的意思、無適無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適無莫的解釋

謂沒規定該如何,也沒規定不該如何。多指在堅持一定目标下,善用靈活權宜手段。語本《論語·裡仁》:“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朱熹 集注:“適,專主也。《春秋傳》曰‘吾誰適從’是也。莫,不肯也。比,從也。 謝氏 曰:‘適,可也。莫,不可也。無可無不可,苟無道以主之,不幾於猖狂自恣乎?此佛 老 之學……聖人之學不然。於無可無不可之間,有義存焉。’”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材理》:“心平志諭,無適無莫,期於得道而已。” 劉昞 注:“付是非於道,不貪勝以求名。” 晉 郗超 《奉法要》:“夫君子之心,無適無莫……宜其任行藏於所遇,豈有心於隱顯。”《法苑珠林》卷五四:“夫供會之法,以不限為本,無適無莫,乃應檀心。”《朱子語類》卷一一三:“﹝無適無莫:﹞此‘適’字,當為‘吾誰適從’之‘適’,音‘的’,是端的之意,言無所定,亦無不定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適無莫”是一個出自《論語·裡仁》的成語,原文為:“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dí)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讀音與出處

三、深層内涵

  1. 靈活性與原則性結合:君子不固執于某種特定行為模式,也不盲目否定,而是在符合道義的前提下靈活應對。
  2. 儒家倫理體現:與“無可無不可”不同,此成語強調以“義”為判斷标準,而非無原則的隨意性(朱熹注)。

四、用法與示例

五、擴展說明

需注意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且存在讀音和釋義的學術争議。建議結合《論語》原文及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進一步理解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適無莫》的意思

《無適無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適合的和不適合的。適合是符合某一條件或要求,而莫則是指沒有。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某種情況下沒有符合條件或要求的選擇。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適無莫》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部首和筆畫如下:

來源及繁體

《無適無莫》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它最早出現在《論語》中,是孔子的弟子子貢提出的一個問題:“君子無適無莫,于斯其《無適無莫》乎?”意思是說一個君子應該沒有適合和不適合的限制,應該無論何時都遵循正道。

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無適無莫》這個成語在古時的寫法如下:

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使用《無適無莫》這個成語的例句:

他在選擇工作時,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也沒有發現不適合自己的,真是《無適無莫》。

以下是與《無適無莫》相關的組詞:

無情、適口、莫名其妙。

與《無適無莫》意思相近的成語有“無拘無束”和“無所顧忌”。

與《無適無莫》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有分有莫”和“是是非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