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ddy field;irrigated land] 有田埂、能種植水稻的田地
(1).圍有田埂,用以蓄水種稻的耕地。《後漢書·馬援傳》:“開導水田,勸以耕牧,郡中樂業。” 唐 王維 《積雨辋川莊作》詩:“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齊 、 晉 、 燕 、 秦 之地,有水去處,皆可作水田……自犂地而浸種而插秧,而薅草,而車戽。從夏訖秋,無一息得暇逸,而其收穫亦倍。” 章炳麟 《訄書·定版籍》:“圍田多雍遏沼澤為之,今則遍以稱水田。” 丁玲 《記遊桃花坪》:“我們急急地走到岸上,一眼望去,全是平坦的一望無際的水田。”
(2).“ 水田衣 ”的省稱。 唐 王維 《過盧員外宅看飯僧共題七韻》:“乞飯從 香積 ,裁衣學水田。” 清 黃景仁 《慈光寺前明鄭貴妃賜袈裟歌》:“水田一襲鏤彩成,光燄至今猶未歇。”詳“ 水田衣 ”。
“水田”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指向農業領域中的特定耕地類型,具體釋義如下:
基本定義
水田指周圍築有田埂、能夠蓄水并用于種植水稻的耕地。其特點是需人工控制水位,形成獨特的灌溉系統,通常分布在多雨或水源豐富的地區。
結構特點
田埂是水田的重要标志,用于分隔田塊、保持水位,同時便于農事管理。這種結構使水田能長期維持濕潤環境,適合水稻等水生作物生長。
曆史與文化關聯
水田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早有記載,例如《三國志》提到“廣開水田,募貧民佃之”,反映其農業經濟價值。唐代王維的詩句“漠漠水田飛白鹭”則通過文學意象展現水田的生态美感。
其他釋義
在少數語境中,“水田”也可指代“水田衣”(古代一種拼接布料的服飾),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現代漢語中,“水田”主要指水稻田,是農業生産的重要土地類型,兼具實用與文化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水稻種植技術或曆史發展,可參考相關農業文獻或曆史研究資料。
水田是指用來種植水稻等水生作物的田地。下面分别介紹水田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水田的拆分部首為“氵”,表示與水相關的意思;筆畫數為10。
水田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農業文明,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生民》中,意為種植水稻的田地。
水田的繁體寫法為「水田」。
在古時候,水田的寫法為「水田」,與現代寫法相同。
1. 農民們在水田裡努力耕作,期待着豐收的季節。
2. 雨後的水田顯得格外翠綠。
水田可以與其他詞組成以下組詞:
1. 濕水田
2. 幹水田
3. 水田灌溉
4. 水田耕作
梯田、稻田。
旱田。
以上就是關于水田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