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據鞍讀書的意思、據鞍讀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據鞍讀書的解釋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後多形容學習勤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據鞍讀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ù ān dú shū,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在馬背或驢背上堅持讀書,後多用于贊美勤奮學習的精神。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人在颠簸的旅途中(如騎馬、騎驢)仍堅持讀書,引申為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專注學習,強調刻苦與毅力。

2.出處與典故

源自《淵鑒類函·驢三》中的記載:宋代文人江鄰幾調任藍山尉時,騎驢赴任途中仍“據鞍讀書”,因過于專注竟迷路,後被家人尋回。這一故事成為成語的典型用例。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延伸意義

成語不僅體現古人對知識的追求,也啟示現代人:學習需要主動性和恒心,而非依賴環境。


“據鞍讀書”通過生動的場景刻畫,傳遞了“勤奮不分場合”的價值觀,至今仍具現實意義。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淵鑒類函》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據鞍讀書

據鞍讀書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坐在馬鞍上讀書。在古代,讀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而騎馬則是出行的常見方式。于是,人們便用坐在馬鞍上讀書來比喻讀書勤奮刻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據(部首:手,筆畫:4)鞍(部首:馬,筆畫:11)讀(部首:言,筆畫:14)書(部首:言,筆畫:5)

來源與繁體

據鞍讀書最早見于《元好問·洛陽誤》:“卧關車輿便讀書,起坐馬鞍隨地書。” 這句話意思是,無論是卧着、關于車輿抑或是起坐在馬鞍上,隨時隨地都在讀書。

據鞍讀書沒有繁體字形,因為它是一個成語,一般不會在正式場合使用繁體漢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些不同。例如,據字最早源于象形文字,它的上半部分是手的形狀,下半部分是牛的屁股形狀。鞍字也是象形文字,它由馬和水的形狀組成。讀字則是後來根據意義而加入的“音”部分。書字是指“.讀書為人;要寫出正确的形狀。”

例句

1. 他每天都能堅持據鞍讀書,功課總是很好。
2. 盡管在路上,他仍然掌握了坐在鞍上讀書的方法。

組詞

據實寫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寫作)
據理力争(根據道理進行努力)
讀書破萬卷(讀書無數,見識廣博)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刻苦讀書
反義詞:不務正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