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柔豔 ”。1.柔美的花。 唐 李白 《秋夕旅懷》詩:“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引 宋 韓維 《海棠詩》:“長條無風亦自動,柔豔著雨更相宜。”
(2).柔美。 ********* 《憶菊》詩:“柔豔的尖瓣攢蕊的白菊,如同美人6*拳着的手爪。”
見“ 柔艷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柔豔漢語 快速查詢。
“柔豔”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róu yàn,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柔美的花
指形态嬌柔、色彩豔麗的花朵。例如唐代李白《秋夕旅懷》中的“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以及宋代韓維《海棠詩》中的“長條無風亦自動,柔豔著雨更相宜”。
柔美
形容人或事物兼具柔和與豔麗的氣質。如聞一多《憶菊》中“柔豔的尖瓣攢蕊的白菊,如同美人拳着的手爪”,将白菊的形态比作美人的柔美姿态。
如需查看完整釋義或詩句出處,可參考:
柔豔(róu yàn)是一個形容詞,意為柔和而絢麗、美麗。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柔”和“豔”。其中,“柔”的拆分部首是木,并且它由八畫構成;“豔”的拆分部首是色,并且它由十畫構成。
“柔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古代文人用它來形容某些事物或景象的美麗和嬌媚。這個詞也可以寫作“媚豔”,是“柔豔”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柔和豔麗的意思可以用“婉麗”來表達。在古籍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婉麗”的描寫,用于形容古代女子的文雅和美麗。
1. 她的妝容柔豔而不俗,舉手投足間透露出一種嬌媚的氣質。
2. 這幅畫用柔豔的色彩描繪了春天的美麗景象。
組詞:柔情、柔弱、柔美、豔麗、妩媚。
近義詞:嬌媚、鮮豔、絢麗、妖豔。
反義詞:剛烈、樸素、平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