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勸耗的意思、勸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勸耗的解釋

勸借的一種。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條編始末》:“國初雜徭亦稀,厥後大吏創勸借之説,民田畝科二升,名曰勸米,後以供應稍繁,加徵二升,名曰勸耗,延及 正德 則陞科至七八升矣。”參見“ 勸借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勸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 基本定義
    “勸耗”指勸借的一種形式,屬于古代稅收或徭役相關的術語。最初用于描述明代通過“勸借”名義征收的附加稅項,如糧食等物資。

  2. 曆史背景與演變

    • 據明代顧起元《客座贅語·條編始末》記載,明初雜稅較輕,後因需求增加,官員提出“勸借”政策。
    • 最初每畝田征收二升糧食,稱為“勸米”;後因供應壓力,額外加征二升,得名“勸耗”。至正德年間,稅額已增至七八升。
  3. 文化關聯
    該詞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倡的“節約”“勤儉”理念相關,儒家思想認為節約是道德修養的體現,但“勸耗”作為稅收手段,實際加重了民衆負擔,與理想中的“勸誡節約”存在矛盾。

  4. 其他說明

    • 拼音為quàn hào(網頁标注存在差異,部分寫作“quànhào”)。
    • 現代已非常用詞彙,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勸借”的具體形式或明代賦稅制度,可參考《客座贅語》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勸耗

《勸耗》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勸”字的拆分部首為“力”,總共有7畫,“勸”的繁體字為「勸」。它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而“耗”字的拆分部首為“而”,總共有10畫,“耗”的繁體字為「耗」。

來源

《勸耗》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但通常用于描述某種行為或行動。它可以解釋為勸說他人節約或減少不必要的消耗的意思。

例句

1. 我勸耗一點水,畢竟資源有限。

2. 請大家勸耗用紙巾,保護環境。

組詞

勸言、勸告、減耗、省耗

近義詞

節約、減少、省略、克制

反義詞

浪費、過度使用、大肆消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