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慎重審察。《魏書·李沖傳》:“謹審律意,以養子於父非天性,於兄弟非同氣,敦薄既差,故刑典有降。”《朱子語類》卷七三:“未變之時,必當謹審於其先。”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 歆 之謹審權量,斯有倫有脊者也。”
(2).謹慎精細。《新唐書·長孫無忌傳》:“ 楊師道 性謹審,自能無過,而懦不更事,緩急非可倚。” 宋 晁補之 《資政殿大學士李公行狀》:“嫉公者猶風指監司窺公,而公謹審,至無隙以伺,迺摘中書舊事奪公大學士。”
“謹審”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謹審”融合了“謹慎”與“審察”的雙重含義,既可用于表達對事物的嚴謹分析,也可形容人性格或态度的細緻周密。其用法偏向書面化,現代口語中較少出現。
《謹審》指謹慎審查、審察,這是一個動詞短語。謹慎表示小心、慎重,審查指仔細審視、檢驗。因此,《謹審》的意思是以慎重和細緻的态度對某事進行審查或審查。
《謹審》的拆分部首為讠和言,其中,讠是現代漢字中表示“言”字的偏旁部首。讠在《說文解字》中稱為“謂聲部”,表示與言有關的字詞。謹審的筆畫總共有11畫,其中'謹'字有7畫,'審'字有4畫。
《謹審》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謹'字源自于甲骨文,原本是代表珍貴美好的意思,後來引申為小心、謹慎。'審'字源于金文,最早是指區分判斷的動作,後來演變為審查、審核之意。《謹審》的繁體字為「謹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謹'字的寫法略有差異。在《說文解字》中,'謹'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個“人字旁”,下半部分為“谷”字。後來,隨着字形的演變,'謹'字的寫法逐漸統一為現在的形式。'審'字在古代寫法上與現代基本一緻。
1. 目前我們正在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謹審。
2. 作為法官,他應該謹審每一個案件,以保障正義。
3. 在籤訂合同之前,請您謹慎謹審每一條款。
組詞:審查、審議、審訂、謹慎、謹言慎行。
近義詞:審查、檢查、審閱、審慎。
反義詞:輕率、隨便、草率、魯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