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杞人憂天 ”。 清 錢謙益 《上高陽師相書》:“以 謙益 之将隱也,杞人之憂,不敢以告人,而效其一二於師門,并以為别。”
“杞人之憂”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指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常用來形容過度擔憂不切實際的問題。例如:擔心天塌地陷等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現也用于形容對未發生或極小概率事件的過度焦慮,例如對健康、環境等問題的非理性恐慌。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列子·天瑞》原文或相關文學著作。
詞意:
《杞人之憂》是一個成語,意思指的是毫無根據的憂慮、瞎操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木(mù)
- 筆畫:共8畫
來源:
《杞人之憂》這個成語來源于一個古代的傳說故事。據傳說,古代有個叫杞梁的人,他因為過度擔心失去了家族的寶物,所以整日焦慮不安。然而,實際上家族根本沒有失去這個寶物,杞梁的憂慮完全是杞梁自己無中生有的。後來,人們就用“杞人之憂”來形容毫無根據的擔憂和憂慮。
繁體字:
悽人之憂(緻、詑、訑、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在成語《杞人之憂》出現之前,有一種類似的寫法為“杞人之憂”,其中“憂”字的寫法是“悠(yōu)”。後來,“悠”字逐漸被“憂”字所取代,成為了現代成語的标準寫法。
例句:
他整天為一些荒唐的事情煩惱,簡直是杞人之憂。
組詞:
- 杞國:古代中國國名,位于今河南省的一帶。
- 杞縣:河南省的一個縣級行政區劃。
- 憂慮:擔心、煩惱。
近義詞:
- 庸人自擾
- 自找煩惱
反義詞:
- 有因果
- 有根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