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時的一種博戲。類似後來的升官圖。相傳為 唐 李郃 所制。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博弈嬉戲·彩選》:“《<彩選>序》曰:‘ 唐 之衰,任官失序,而廉恥路斷。 李賀州 郃 譏之,恥當時職任用骰子之數,均班爵賞,謂之彩選。’言其無實,惟彩勝而已。” 宋 侯寘 《鵲橋仙·和蔡子周》詞:“不須惆悵夢中身,這彩選輸赢誰省?”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七》:“葉子、彩選之戲,今絶不可考……葉子 宋 世已無能者,彩選 宋 晚尚能為之。”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彩選》:“按,彩選即今升官圖也。 唐 時已有之。”
彩選,又稱“升官圖”,是唐宋時期流行的一種博戲類遊戲,其核心玩法與官職晉升機制相關。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與起源
彩選最早出現于唐代,由李郃(一作李合)所創,通過擲骰子決定玩家在官職系統中的晉升路徑。該遊戲以唐代官制為背景,用骰子的點數對應不同官職等級,模拟官員選拔過程。
玩法規則
玩家通過投擲骰子獲得點數(稱“擲彩”),根據點數大小決定官職升降。例如,高點數可能對應升遷至“尚書”“侍郎”等高位,低點數則可能導緻貶職。這種機制既具娛樂性,也暗含對當時官場任人唯親現象的諷刺。
曆史背景與社會意義
據宋代高承《事物紀原》記載,彩選誕生于唐代中晚期官制腐敗的背景下。李郃設計此遊戲旨在用骰子的隨機性諷刺官職任命失序的現象,故稱“彩選”——“彩”指骰子點數,“選”則影射官場選拔。
演變與影響
後世衍生出“選仙圖”“鳳凰棋”“葫蘆問”等類似遊戲,均以彩選為基礎。明清時期,民間還流行木版套色印刷的升官圖玩具,成為傳統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彩選既是古代娛樂工具,也是反映官場生态的文化符號。其玩法融合了骰子的隨機性與官職體系的規則,兼具博弈趣味和社會批判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