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量日影的一種儀器。《清史稿·天文志二》:“至 元始 有簡儀、仰儀、闚幾、景符等器,視古加詳焉。”《清史稿·時憲志一》:“因其景虛澹,創為景符,以取實影。”
"景符"是中國古代天文測量儀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含義指用于精準投射日影光斑的銅制輔助裝置。該詞由"景"(日光投影)與"符"(輔助标識)複合構成,最早見于《元史·天文志》,專指元代科學家郭守敬于1276年改進的測影設備組件。
在具體應用中,景符通過以下機制提升測量精度:
這項發明使中國晷影測量精度達到當時世界頂尖水平,其設計原理被收錄于《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卷》(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并被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列為中世紀天文儀器的典範案例。現代複原件現存于河南登封觀星台遺址博物館,作為世界文化遺産的實證文物。
“景符”一詞有兩種不同釋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定義:景符是元代科學家郭守敬發明的天文測量工具,作為高表的輔助儀器,用于精确測定日影長度。
原理:利用小孔成像技術,将高表橫梁的虛影轉化為清晰實像。銅制葉片中央有針孔,通過調節傾斜角度,使日光穿過小孔投射出米粒大小的光斑,顯影橫梁位置。
曆史意義:
釋義:指美好征兆或吉兇預兆,源自古代祭祀習俗。其中“景”表吉祥,“符”指征兆。
使用場景:多用于古籍或特定文學語境,現代漢語中罕見。
建議:若涉及曆史或科技領域,“景符”通常指天文儀器;若在文學作品中出現,可能取象征性含義。需注意權威文獻如《元史》等均以儀器解釋為主。
寶劍記摽拂冰暴兵端布護蔔尹茶客叢萃爨僰攢三集五摧敗淬鏡撮略大限得步進步楯柱發口飛蛾赴火福馬林鲠戀詭僞姑徇寒茭哈士蟆恒操賤更交番仗徼靈交門宮交援錦鳥句斟字酌蠟丸體掠賣華工靈壽魯連台鹿栅緑川粘土炮墩配手髬髵匹馬品體芡粉虔信青翻氣象站七貞九烈上圓勝似申薦石廪屍利素餐遂利鋚勒慰懷五花八門祥編笑态